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第四届两岸及香港《经济日报》财经高峰论坛上演讲

2014年04月25日 11:2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做主题演讲。裴小阁/摄

  以下为文字全文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谢谢主席先生。感谢主办方的邀请。这是我第二次参加两岸及香港《经济日报》财经高峰论坛,非常高兴与在座的新老朋友一起探讨两岸三地的金融合作问题。我记得去年论坛的主题是“大中华经济新机遇”,今年聚焦到金融领域,这既反映了金融合作在大中华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映射出两岸三地对加强金融合作的迫切愿望。我想围绕今年的主题谈四点看法:

  第一,在内地金融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两岸三地的金融合作正进入新的历史机遇期。

  去年底,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外各界都在关注中国内地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和政策措施。金融体制改革可以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涉及利率市场化、扩大市场准入等多个方面。其中,有很多改革措施都会为两岸三地深化金融合作带来良机。一方面,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将使香港和台湾地区的金融机构从与内地有关的业务中直接受益;另一方面,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推进金融监管改革等措施,也将通过改善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使两岸及香港的金融合作间接获益。台湾及香港正在加强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现代服务合作区等内地金融改革试点区域的深度合作。截至目前,多项合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例如,香港与深圳前海之间建立起了跨境双向贷款机制,港交所与上交所及深交所联合成立 “中华证券交易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快钱公司与台湾相关机构达成战略合作等。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今年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博鳌论坛上宣布,将积极推动建立沪港股票交易的互联互通机制。两市股票的互联互通机制不仅有利于拓宽两地的投资渠道,更有利于巩固沪港两个金融中心的地位和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过程中,中央政府一直将扩大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开放合作作为优先考虑和重点。可以预见,在内地金融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两岸三地将共同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相互之间的金融联系必定进一步加深。

  第二,两岸三地的金融合作应始终服务于本地区的实体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

  两岸及香港的金融合作需求最初来源于彼此之间的经贸往来。在经过了20多年的相互磨合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通过产业链上的分工和协作,资源在三地进行优化配置,香港、台湾和内地经济已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体,经济不断融合。未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深化必须依靠高效的金融合作来支撑。通过多种措施,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确保区域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只有如此,才能全面提升大中华经济圈在全球的竞争力。

  同时,金融合作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增强区域内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维护两岸三地的金融稳定。前一时期,新兴经济体受到发达国家,特别是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货币政策调整的冲击,部分经济体出现了大量资金流出的现象。香港是内地联系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枢纽,与台湾的金融合作近几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保持港、台地区的金融稳定对内地有着重要的意义。为防范金融风险,妥善应对可能的冲击,各方均需要发挥自身独有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和金融监管合作。

  第三,在新机遇期,两岸三地的金融合作应是全方位的。

  目前人民币离岸业务是两岸三地金融合作的一个热点。我注意到,在两会的“一行三会”负责人答记者问期间,来自香港和台湾的记者,他们的提问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香港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截至2013年底,香港建立了内地以外最大的人民币资金池,总额超1万亿元人民币。此外,香港还在资产管理、资本市场融资、银行机构总部运营和离岸贷款等方面无疑处于重要的中心地位。台湾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也处于大幅增长状态,今年2月底已达2471亿元人民币。除此之外,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已正式启动,台湾岛内多家金融机构正式开办人民币业务,“两岸现代化金流平台”正在搭建过程中,其中“外币结算平台”和“大中华区跨境中文汇款平台”等已上线启动。根据汇丰银行的估计,人民币计价的贸易占大陆全部贸易规模的比例将由2013年的13%上升到2015年的30%,与新兴市场之间的贸易将至少有一半使用人民币结算,随着未来人民币结算规模的扩大,两岸三地金融机构在人民币业务上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需要强调的是,围绕人民币国际化的合作只是金融合作的一部分。为了实现为实体经济和金融稳定服务的目标,两岸三地的金融合作必须囊括金融资源共享和金融监管协调等多个方面,通过跨境金融服务提供和消费、跨境商业存在等多种方式加强合作。下一阶段,应进一步深入到信用体系建设、财富管理、消费金融、资讯互换、金融监管、人员交流与培训等多个领域,推动区内金融合作在多个层次、多个领域内不断创新,不断提升区内金融服务水平,继续提高区域金融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是两岸三地抓住金融合作新机遇、大有作为的重要保障。

  2003年签订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即CEPA,已经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内容主要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便利化等三个方面,是内地与香港进行经贸合作的主要协议基础。CEPA正式实施之后,共有十份补充协议签订,进一步扩大了内地对香港的市场开放及合作程度,涉及的范围也从货物和服务贸易为主逐渐向金融、文化等其他方面拓展。去年8月签署的补充协议更是给予了港资金融机构更宽松的市场准入条件,提供了多项便利,增进了双方的联系,大幅提高了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各项改革程度。

  与台湾的合作框架协议则包括2009年签署的《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和《两岸金融监管合作备忘录》,2010年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2012年签署的《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以及2013年签署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最近,服务贸易协议在岛内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其实,协议的实施不仅对内地,而且尤其是对台湾的有利之处是显而易见地,未来将证明,早实施,早得利。但不可否认,这些协议在经济合作发展层面,明确了通过更加开放的利益共享格局,确保彼此从交流合作中共同发展。

  总之,两岸三地的制度性安排使区域金融合作在新的形势下,拥有了切实有效的保障。未来,两岸三地的金融业可以根据内地和香港、台湾的发展,在现有基础上,深入推动建立常规化合作机制的运作,加快两岸三地金融合作的制度化进程,从制度安排上保证两岸三地金融合作的顺畅推进,为两岸三地的和平发展提供更强大的经济动力与基础。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看到,自内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20年来,两岸及香港的金融合作快速推进,硕果累累,成绩斐然。这些成就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下一阶段的金融合作机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亲不亲,一家人。”在我们共同拥有天时、地利、人和历史难得机遇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内地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在两岸及香港金融业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大中华经济区域的金融合作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终成为增进整个区域广大人民福祉的不竭动力!

  谢谢大家!

  点击进入专题:第四届两岸及香港《经济日报》财经高峰论坛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