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记者 陈果静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5.60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612亿元。其中,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2.07万亿元,比上月增加1.13万亿元。“最近10多年来,社会融资规模季度数超过5.5万亿元和月度数超过2万亿元并不多见。”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今年首季社会融资规模为季度历史次高水平。
在较高的社会融资规模背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在贷款增长较稳,而表外融资快速下降中,可以看出银行表外业务向表内转移的迹象。
表内贷款平稳增长
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达到历史次高水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并未减弱,贷款结构也在持续改善
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超预期主要源于表内贷款的平稳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3.01万亿元,同比多增2592亿元。虽然3月末信贷增速略有下降,同比低0.2个百分点,环比低0.3个百分点,但从季度总量来看,仍然达到了历史次高水平。
“3月信贷增速略降主要由于基数越来越高。”盛松成表示,5年前,贷款增长一个百分点只需要2750亿元的增量,而如今需要6500多亿元。基数大了,推动其增长也就越来越困难。
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3.8%,同比提高9.1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5.0%,同比降低8.4个百分点。国信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钟正生认为,贷款增量超预期,其中可能部分由于表外融资在向表内信贷迁移。
此前,一些人担心在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信贷数据可能并不“好看”,而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认为,这种预期可能过于悲观,一季度的货币信贷数据显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强劲,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也并未减弱。
“一季度中长期贷款占比很高,显示融资需求十分旺盛。”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数据显示,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2.0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933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2万亿元。这显示出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状况比较稳健,中长期投资意愿较高。
在总量平稳增长的同时,贷款结构也在持续改善。“中小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较快、中西部地区贷款增速明显快于东部地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加快增长,一季度信贷的投向结构、地区结构得到持续改善。”盛松成说。
据盛松成介绍,一季度中小银行贷款增加6587亿元,余额同比增长24%,高出金融机构平均增速10.1个百分点,中小银行贷款的提速,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规模的增长。其中,村镇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速明显高于其他中小金融机构,这说明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
与此同时,金融对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的支持也在加大。数据显示,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6.7%,比去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比上年末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为13%,同比增长9.2个百分点。
表外融资增速“急刹车”
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由于面临资产质量考验及监管强化的影响,已呈现明显的放缓趋势。随着监管趋严,表外融资规模很可能会进一步收缩
去年以来高速增长的表外融资在今年一季度增速出现了明显回落。从数据上来看,表外融资尤其是信托贷款增长明显放缓。一季度实体经济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方式合计融资1.5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4638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27.8%,比去年同期低5个百分点。
高善文认为,这与商业银行自身收缩表外信贷,调整期限错配有关,更受到监管部门对影子银行业务的规范和整顿的影响。
今年初,监管层对影子银行尤其是对银行与信托公司、券商和其他中介机构合作开展表外业务进行了限制,这直接导致了表外融资增量的下降。
此外,信托产品爆发的风险事件也使得市场对于此类产品更加谨慎。今年年初,中诚信托30亿元矿产信托遭遇兑付危机,又有多家信托公司爆出类似的兑付困难事件,使得市场的风险偏好有所下降,需求有所减少。
以信托为例,数据显示,一季度信托贷款虽然增加了2802亿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少增了5442亿元;一季度信托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5%,而去年同期这一比例高达13.4%。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徐博表示,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由于面临资产质量考验及监管强化的影响,已呈现明显的放缓趋势,同时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和资本充足率受控的条件下,银行承兑汇票的需求和供给也同步下降。
“去年以来,表外融资的快速扩张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盛松成认为,表外融资增长速度的回落,有利于金融机构更合理地对资产进行配置,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
从后期来看,表外融资收缩的过程可能并未结束。丁志杰认为,随着监管的趋严,银行继续调整期限错配,表外融资规模很可能会进一步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