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炎鑫/制表 翟超/制图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工作的推进,7865亿险资的股市投资路径渐清晰。截至昨日的数据显示,保险公司已出现在275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截至去年底,这部分险资持股总市值达4507亿元。
整体而言,险资去年四季度依然保持了低仓位投资,但投资思路有一定分化。一方面,金融板块仍是险资第一重仓板块,其中以银行股为主;另一方面,在其他3家上市险企纷纷上调权益仓位之际,中国人寿却连续第四年减持,仓位创下5年来最低水平。
险资维持低仓位
从2012年开始,监管层就陆续出台政策松绑险企投资品种、放开险企投资比例限制,市场人士也一度认为,这有利于引导长线资金入市,顿困多时的股市有望被输血。
但从统计数据看,险资的权益类投资比例在去年四季度继续保持低位。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行业对股票和证券的投资资金约7865亿元,只占总资金运用余额的10.23%,远低于30%上限。
从4家上市险企年报数据看,险企权益仓位继续保持从2009年以来的低位,2013年年底,4家险企的平均权益投资占比在7.4%左右。对此,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表示,这一数据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反映了上市险企在投资方面的风险偏好要明显低于中小保险公司。
不过刘俊表示,随着2014年险企的投资政策变动,包括险企投资创业板股票的解禁、首次公开募股(IPO)重启和优先股开始试点等,险企未来在权益投资方面的操作空间更加灵活,对于收益率的贡献将更加突出。
平安证券分析师缴文超在研报中表示,保险公司对权益投资风险有自身的判断,监管层提高保险公司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并不代表保险公司要大规模入市。由于2011年、2012年保险公司在权益类投资上吃亏较大,因此除非有确定性牛市,否则保险公司不会贸然扩大权益类投资的仓位。
国寿仓位创近5年新低
作为国内保险公司第一线梯队,四大上市险企的投资动作一直是市场观察险资动向的重要窗口。去年这4家险企的投资意向出现分化,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纷纷上调权益仓位,但中国人寿却连续第4年减持,仓位创下最近5年新低。
数据显示,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的权益类投资占比分别为9.8%、11.3%和7.6%,比上一年度分别提高了0.3、1.3和0.89个百分点。
与此相反的是,中国人寿去年降低了权益类投资比重,股票、基金配置比例由2012年底的9.01%降低至7.5%,相较2009年的16.3%,权益类投资占比下降一半不止。与此同时,中国人寿增加了固定利率协议存款和高等级信用债,并推进商业不动产、基础设施、信托理财等产品投资。
从现有资料看,中国人寿在去年四季度密集减持30多只个股,其中包括减持逾1亿股农行、4113多万股兴业银行、2738万股复星医药,2497万股首开股份以及2073万股工行等。
此外,中国人寿还在去年底退出了贵州茅台的十大股东行列。中国人寿此前连续多年看好贵州茅台,从2006年三季度起就跻身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之后一路相随,先后以传统险账户和分红险账户持有贵州茅台股份,最多曾合计持有贵州茅台1.73%的股份。
重仓银行股
从重仓板块来看,险资偏好金融股,特别是目前低市盈率和高分红的银行股。
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险企扎堆银行板块,蝉联险资第一重仓板块(剔除由中国人寿集团持股的中国人寿),共有9只银行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有险资身影;紧随其后的是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板块,共有24家相关上市公司有险资进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持仓总市值达120.4亿元;排名第3的则主要由券商股组成的多元金融板块,持股市值达80.97亿元。
从重仓个股的持股市值来看,截至去年底,前10只险资重仓股银行股占7席,前两名分别为招行和工行。其余三席分别是中信证券、云南白药和万科。
平安力挺工行
尽管上市公司年报并未全面披露险资的增减持数量,但通过去年四季度前后的十大流通股股东持股变动情况,仍可以粗略看出险资增减持动作。
作为险企第二重仓股,工行去年四季度遭遇到安邦保险、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3家险企的联合减持。不过,由于得到中国平安单骑相救,后者通过平安寿险传统险账户增持5.86亿股,又有平安人寿的高利率保单账户新进持股2.61亿股。
统计数据显示,险资增持第一名和减持第一名均由银行股夺得,这两者都由安邦保险促成:前者为安邦和生命人寿合力增持的招商银行,后者则是安邦财险卖出的民生银行。
而在增持前20名股票中,银行股有工行和招行入榜,不过,险资整体上持有银行股市值变化不大。此外,险资前20名增持股票中还包含资本货物、汽车与汽车零部件、媒体等板块,最多的是资本货物板块有4只股票,制药、生命科技与生命板块有3只。
在减持板块方面,在险资减持的前20个股名单中,银行以4个席位位列第一,其次则是房地产和货物资本板块各有3只股票进入名单之中。
除了上述可以粗略计算的险资增持数据以外,还有159只股票出现了新晋的险企股东,但由于缺乏可比数据,难以计算增持的市值。(证券时报记者 曾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