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有色金属价格分化 钢铁价格升温

2014年04月14日 07:17    来源: 国际商报    

  由于受到宏观面影响,3月有色市场分化加剧,不仅板块间表现迥异,同一板块的产品表现也大相径庭。钢市在经历了上半月的急跌之后,下半月开始企稳。进入4月份,全国各地区水泥需求或将全面启动,需求回暖将带动水泥价格进入上涨通道。

  有色板块:两极分化加剧

  3月份的有色市场让人“眼花缭乱”。生意社有色分析师范艳霞指出,3月板块与板块之间表现迥异的同时,同一板块的产品表现也大相径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基本金属板块直接受到宏观面影响,而其他板块则是受行业本身影响,影响因素不同所导致。

  3月上半月由于中国首次出现企业债务违约,导致本周对该国经济成长放缓的忧虑加重,加之美国非农就业数据胜预期,美元走强的压制,最后拖累基本金属3月首周走跌,国内金属市场也应声下滑,在3月10日当天有色行业指数暴跌10个点,沪铜甚至跌停。接下来几日,基本金属板块上演三级跳,10~12日短短三日,基本金属指数累计下跌21点,指数创三年半来的新低。除了宏观面的影响外,行业面本身的诸多利空因素也不容忽略,首先是需求方面,虽然已是3月份,但下游制品行业整体需求并未明显放大。

  稀土板块在2月份发力之后3月也终究由于需求跟不上而使部分品种开始纷纷回落,但金属镨等品种却仍然表现坚挺,3月涨幅高达5.60%。镨钕金属需求方面绝对的量值仍较大,所以市场相对平稳些。其他产品需求则相对平淡,在市场推高后很快便回落。

  3月的市场小金属和贵金属则基本延续了1~2月的走势,铋、铟、锗等继续上行,受到投资力量持续推动,现货市场铟供应紧张,价格继续上涨;而铋资源开采难度加大和环保要求导致上游企业成本增加也是其涨价的主因。小金属类这些品种继续上行的很大原因还是在于供应减少及投资炒作,表现也算稳定。但单靠供应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撑并不足够,需求方面目前来说相对较弱,预计小金属的上行势头不会延续到二季度。

  有色版块分析师范艳霞告诉记者,从宏观面来说,有色市场依然面临利空打压,但从行业面上来说,4月份仍有部分利好呈现,首先是下游企业在行情低位后会适当采购补库,并且3~4月份开始也会迎来传统的需求旺季;其次,2014年1季度LME库存仍然维持下滑趋势,铝库存也有所下滑;再次从新一轮的调整周期来看,有色市场1~3月份已经低迷了3个月时间,这个底部基本算形成,预计接下来的4月份市场整体情况会有所好转。从3月份最后一周的表现来看,有色市场也正在试探性反弹,但4月份涨幅不会太大,镍则会回落,诸如铝、铜等会有不同幅度反弹,但基本金属均涨跌幅预计在4%左右,而其他稀土、小金属等上行势头则会减弱。

  钢铁:4月企稳成定局

  数据显示,3月的钢市由上半月“急跌”和下半月“企稳”组成,钢价整体呈现止跌企稳行情。上半月的“急跌”行情,主要是由于进口铁矿石的港口库存屡创新高且价格创新低,加之煤焦等其他炉料产品价格也多数下跌,导致了钢材产品成本支撑不足,价格出现急跌。

  生意社分析师何杭生表示,根据生意社发布的中国大宗商品供需指数,3月制造业经济较2月继续呈收缩状态,经济下行风险加剧。而下半月的“企稳”行情,主要是由于钢市基本上已经消耗了之前的“高库存,高产量,低需求”的“两高一低”所带来的利空行情,加之两会也给钢市带来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加强污染治理,淘汰落后产能;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信息产业和电子商务”的四大积极因素,最后在市场资金趋紧和成交逐渐转好的利好因素下,钢价在下半月跌势减缓,逐渐止跌企稳。

  何杭生认为,3月钢市虽然跌势较大,多数品种出现新低价格,整体弱势难改,但下半月的企稳行情给低迷的钢市带来了曙光,且目前钢价基本上处于2013年以来的历史低点,下跌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加之在“稳增长”的预期强化下,4月份的市场需求释放加大和市场成交好转的利好影响下,预计4月钢价止跌基本定局,反弹行情或现。

  建材:行业或将迎来“春天”

  生意社建材分析师赵雪告诉记者,进入3月份,由南向北的雨雪天气逐渐改善,华北、华东、西南、西北地区水泥需求量明显回升。华北地区水泥订单量较好,水泥价格平稳;华东地区水泥需求正式启动,水泥价格稳中上涨,P.O42.5标号散装水泥涨价幅度在15元~20元/吨;西南地区建筑工程逐渐启动,部分水泥生产企业上调水泥出厂价格;西北地区建筑工程启动规模较小,水泥价格以平稳为主。进入4月份,全国各地区水泥需求或将全面回暖,将带动水泥价格进入上涨通道。

  在玻璃市场,由于玻璃需求处于淡季,尽管国家出台限产政策,但仍有新增玻璃生产线点火,玻璃库存压力较大,供过于求的局面迫使玻璃生产企业降价销售。建材分析师赵雪表示,鉴于玻璃消费周期性较强,4月份建筑工程刚刚启动,5~6月份南方迎来雨季,玻璃需求旺季在9、10月份才能正式启动。从短时间看,玻璃市场仍处于消费淡季,下游采购意愿不强烈,需求不佳无力支撑玻璃现货市场,玻璃价格将延续震荡盘整局面。

  农产品:市场行情震荡下行

  2月,中国进口大豆481万吨,较上月下降110万吨,国内港口大豆库存多达620万吨,中国大豆贸易商纷纷取消进口大豆船期。国内大豆市场需求低迷,豆类期价普跌,豆油豆粕产品跟盘下跌。在饲料终端,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原料豆粕、玉米涨跌互现。玉米受收储提振,价格小幅上涨。

  3月,油脂库存依旧承压。据统计,我国豆油库存仍接近100万吨的水平,棕榈油库存增至20多万吨。由于3月为油脂消费淡季,豆油国储储备约200万吨,菜油国储储备在500万吨左右,因此,整体油脂供过于求,行情持续低迷。

  同时,受流感疫情影响,养殖户生猪出栏量增加,国内生猪鸡蛋供过于求。价格持续下跌。加上玉米等饲料产品价格上涨,养殖户亏损严重。由于食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鸡蛋消费量增加,行情小幅上扬。生意社农副资深分析师李冰认为,短期内农产品板块行情将呈现涨跌互现的局面。饲料需求低迷,上涨乏力;油脂行情或将持续走弱;粮食板块行情平稳为主,价格坚挺。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