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项目开放确实风险很大,所以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就需要做实验,做实验就是按照启动沪港通的模式,开一个资金双向流动的口子,注意把口子掐好,定好游戏规则,然后再慢慢扩大。”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教授钱军近日表示。
日前引发市场强烈聚焦的沪港通,其中的一个积极意义,就在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4月10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批准上交所和港交所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交易所买卖港股和A股。公告指出,沪港通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沪港通既可方便内地投资者直接使用人民币投资香港市场,也可增加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投资渠道,便利人民币在两地的有序流动。
近期,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话题不绝于耳。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中国业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下,人民币走向世界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步骤,也是释放中国货币压力的重要途径。
国家外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总量达3.82万亿美元,截至2013年四季度末,中国经常账户差额为440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为1270亿美元。同时期,中国进出口差额为2598亿美元。由此可见,在巨大的“双顺差”下,人民币走出去的必要性非常明显。
钱军表示,外汇流入导致央行要通过新发人民币负债的方式,把外汇从银行收到央行来冲销。所以,外汇储备越多,新发人民币越多,这就是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所以,要推进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以及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跨境流动。”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张春认为,短期内鼓励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跨境流动,对于中国风险小,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加速推进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有利于满足中国居民和企业投资国际化的需求,而沪港通和自贸区两者就是很好的尝试。
钱军补充表示,通过沪港通进行的外资引入,可以促进我国股市发展,从现金红利、长期投资、公司治理等多方面,释放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权利,从而推进了上市公司的发展。此外,中国资本项目的开放中,目前最容易做的就是通过沪港通,让中国资本流向海外的股市。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要历经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三个阶段。当前,美元是世界的储备货币,美国经济强大并不是唯一原因,而是因为和美元相比,世界没有其他货币可与之竞争。现阶段,美元在世界看来是最安全的货币。所以,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就必须成为“避风港”式的货币,这就需要让全球投资者觉得,从法律、制度环境和外汇储备的角度看,人民币是最安全的一种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