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青岛港。
俞方平摄(新华社发)
随着一季度经济数据即将公布,外界对中国经济下行的担忧逐步加大,甚至又传出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这也使得市场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是否转向产生各种猜测。对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明确表示,中国经济稳增长是有基础的,今后一个时期不但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良好条件,而且具备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宏观调控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发展,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控调控的政策力度,适时采取针对性强的差异化措施。
1渲染中国风险危言耸听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外环境形势错综复杂,中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压力增大,经济数据呈现小幅波动。一些外媒就此认为中国经济正在失去动力,难以达到预期增长目标,甚至危言耸听地渲染中国即将出现经济危机。
面对外界的质疑,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掷地有声地发出“中国经济开局平稳总体良好”的声音。他强调,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中国当前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也是中长期政策取向。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5%左右,既然是左右,就表明有一个上下幅度,无论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表示,总理的讲话给市场发出明确而积极的信号,那就是目前经济平稳运行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不必过于看重增速的小幅波动。只要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就可以将当前的主要精力放在调结构和促改革上。
“总理通过对增速目标和合理区间的详细阐述,解答了各方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忧和疑虑,有力地回击了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2一季度不会触及底线
尽管当前中国经济总体形势依然保持稳定,但1-2月多项经济指标显示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一季度经济增速或将有所下降。交通银行发布报告将一季度经济增速预测值由此前的7.6%下调至7.3%,兴业银行也预测我国一季度GDP增速为7.2%。
“一季度经济有回落的压力,可能会经历7.2%的探底过程,但是并没有触及底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二季度由于外贸持续改善及稳增长措施出台,会提振市场信心,呈现逐渐反弹并趋稳的态势,今年GDP增速仍能达到7.6%。
其实,进入3月份以来,实体经济已经呈现出很多积极因素:随着企业开工率上升,发电量增速已经回升,预示工业和投资数据将会改善;3月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都高于50%的荣枯线,处在扩张区间;尽管外贸数据依然不理想,但这和去年基数有关,预计4月起数据就将回升。
李克强总理强调,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是有条件的,稳增长是有基础的,今后一个时期不但能保持中高速增长,而且具备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是要向改革要动力,二是要向调结构要动力,三是要向改善民生要动力。
3因病施治对症下药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外界对中国是否出台新的刺激政策仍有较多猜测。对此,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中国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宏观调控要把握总量平衡,更要着眼结构优化,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控调控的政策力度,适时采取针对性强的差异化措施。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表示,差异化措施指的是对小微企业的减税,对棚户区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对中西部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农村的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是针对市场失灵的部分,是为了帮助弱者。
刘元春表示,与强刺激不同,棚户区改造和中西部铁路投资都是今年规划内的内容,这些都不是新增加的投资内容,并且不会因为政府投资力度本身而产生对信贷环境的联动影响。这三项政策仍然属于预调范围,货币政策也没有进行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只是通过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来对冲市场相对悲观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