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协调推动改革是中国央行的理性选择

2014年04月12日 07:09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让各国央行的使命发生微妙变化。随着全球市场流动性激增,央行的金融稳定责任相应加重,全球主要央行开始被赋予双重任务:维持金融稳定和控制通胀目标。这种变化也使央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设置变得越来越有争议。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央行的未来”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对于中国来说,央行还是政府的一部分,在转型期央行和其他部委一起合作推进改革,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周小川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处于改革转型过程中,实施的货币政策往往根据自身所具备的经济条件来决定。资本市场有待发展、银行业仍需改进,金融改革绝不能抱残守缺,中国发展资本市场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央行的使命被扩展,成为具有时代共性的特点。各国央行审时度势各出妙招,如瑞士国家银行决心无论如何要捍卫瑞士出口;欧洲央行则竭尽全力,既控通胀又保金融稳定。无论是“合理选择”还是“非常规”政策,各国央行都在依据自身情况做出理性选择。

  中国央行的理性选择就在于对转型期的充分认识,审时度势的政策也让中国再次实现华丽转身。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一揽子计划,既推动经济增长,又确保金融稳定。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公共职能,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央行被赋予了很多转型过程中特有的职责。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强化金融机构自我约束等中国金融改革的重大方面,主要靠央行扮演推动角色。尽管西方媒体不断诟病中国央行缺乏独立性,但面对这些重大问题,和其他政府部门合作推动改革无疑是中国央行的理性选择。2013年8月开始,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密切配合,共同加强对金融领域重大问题的研究,在各项政策措施出台的时机、力度、节奏等方面加强沟通协调,保证各项重大政策之间有序衔接。

  正如周小川所言,如果央行和监管机构不是政府的一部分,就很难进行有效沟通,很难有效协调推动改革的政策。央行还是政府的一部分,对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是有益的。(经济日报记者 廉 丹)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