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人民币加速迈向国际硬通货 或跻身三大储备货币

2014年04月11日 08:57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势不可挡,近几年不仅在国际结算、计价、投资方面突飞猛进,如今,正跻身全球储备货币行列。据外媒报道,目前全球至少有40家央行在人民币中有投资,还有更多央行也准备这么做。人民币在全面自由兑换前就有可能变成一种事实上的储备货币。

  或跻身三大储备货币

  美元一直是全世界被广泛持有的储备货币,然而其一枝独大的霸气越来越为其他国家所诟病,一些国家开始削减美元持有,转向多元化的储备货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截至2013年结束。美元占据全球外汇储备中的近33%,而2000年时,该比例是55%。新兴市场国家储备中的“其他货币”比重相比2003年增加了接近400%,发达国家的这个类别货币的增长速度也有200%。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异军突起的“其他货币”中,人民币的身影越来越清晰。据报道,去年11月到12月间,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量增长了15%。目前,东南亚、东欧、拉美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已经或者正在考虑把人民币作为官方储备货币,

  专家指出,中国是世界经贸大国,而且外汇储备和潜在市场规模(人口)世界第一,也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给内外部环境带来了机遇。在此背景下,中国具备了成为储备货币的一些有利条件。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林毅夫展望,到2020年—2030年,国际上可能有三个主要的储备货币,一个是美元继续维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一个是欧元,此外人民币可能会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还有一些小的储备货币,像日元、瑞士法郎、英镑。

  成为储备货币有利有弊

  专家指出,成为储备货币后,有利于建立资本循环的良好渠道,减轻庞大外储和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在全球金融市场中能发挥更大的自主权等。

  “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可以稳定币值,在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时能规避风险,减少交易成本,对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有好处。”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孙华妤对本报记者说。

  跃上世界舞台的国际储备货币,也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和风险。孙华妤认为,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中国的货币政策会变成全球政策,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政策在执行中会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

  林毅夫也表达了担忧,“其实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固然非常光荣,但是经济上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所以不管从近期还是长期来看,要开始去思考更好的替代方案。”

  林毅夫分析,第一,一个国家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其本国的利益跟全球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潜在的,而且作为一个主要储备货币,对这个国家货币政策基本上没有什么约束,任何没有约束的这种安排可能都不是最好的安排。这是长期潜在的问题。第二,即使2030年人民币变成国际主要储备货币之一,到时整个国际储备货币状况很可能比现在更不稳定。既然比现在更不稳定,那时候去做国际主要储备货币,资本账户要完全开放,资金可以完全自由流动,就会经常出现国际炒家炒作的问题,大量流动资金流进国内,就会造成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货币急剧升值,出口受到影响。

  还有许多“功课”要做

  “很多国家央行打算用人民币做国际储备货币,这说明他们对中国经济和中国政府有信心。长期来看,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很有希望,但期间会有波折和困难。”孙华妤说。

  林毅夫认为,美元还是国际上主要贸易结算货币,大约占60%—70%左右,中国从整个国际上来讲占比不到5%。他表示,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者贸易结算货币确实已经开始。但是取代美元,这个差距还非常大。

  补上这个差距,中国还需做很多“功课”。孙华妤说,首先,推人民币国际化,必须使人民币保持相对稳定的币值,不能有太大升贬,否则会造成恐慌。但要控制汇率波动,又会有来自国际上的压力。其次,继续坚持对外开放,让公众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增强国际影响力的好处,经济、政治决策要与国际并轨,增加政策的透明度。最后,资本账户要开放。但短期内不能急于推进,因为中国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需慎重。记者 罗兰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