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投研核心潘江离职 金元惠理重建之路很遥远

2014年04月10日 08:33    来源: 金融投资报    

  日前,金元惠理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潘江离职。在离职之前,这位副总经理还兼任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业内人士认为,潘江的离职不仅使公司管理层再现动荡,其投研队伍也将面临人才枯竭的窘境。

  另一方面,随着核心投研人员的离去,似乎也说明两年前该公司投研体系重建、股东更替并未给公司带来明显的改善。

  NO.1

  副总兼投资总监离任

  日前金元惠理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潘江因个人原因离职。根据资料,潘江曾任国海富兰克林研究总监、基金经理,万家 基金研究总监、基金经理等职,于2011年加入金元惠理(时名金元比联),担任投资总监,兼任 金元惠理价值增长 基金经理,2012初出任金元惠理副总经理,2012年7月金元惠理新经济主题成立以后,潘江担任基金经理。

  在其管理期间,两只基金的业绩不温不火。2012年金元惠理价值增长净值下跌 0.51%,名列同类基金下游; 2013年该基金上涨14.25%,跑赢同类均值9.87%,排在中上游。今年一季度该基金则下跌14%以上,垫底同类基金。金元惠理新经济主题在2013年也同样跑赢同类均值,今年一季度则同样以12%以上的跌幅垫底。

  NO.2

  一季度业绩频频垫底

  对于 基金公司来说,无论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动还是基金经理的更替,都是寻常的事。不过对于金元惠理而言,这或许是个不太乐观的征兆。除了公司管理层面上的变动,最直接的影响可能就是基金经理人手的短缺。

  金元惠理目前旗下有9只基金,4位基金经理。其中晏斌一人管理了该公司旗下6只主动偏 股基金,“一拖三”、“一拖四”已让人咋舌,而晏斌“一拖六”,且均为主动管理的偏股基金,创下了基金业之最。截止目前,这一局面已持续了整整一年。

  除此之外,金元惠理旗下3只固定收益类产品由基金经理李杰独自管理,上任之初即是一位管理经验为零的新手。另两位基金经理林材和侯斌则与晏斌共同管理其手中的部分基金。在潘江离任之后,金元惠理又于昨日发布公告增聘林材为金元惠理价值增长基金经理。由此可以看到,金元惠理在基金经理人才方面的捉襟见肘。

  人手的不足往往就引致一拖多,而一拖多的结果,要么就是持股的高度重叠,业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么就是厚此薄彼,业绩出现巨大的分化。2013年,金元惠理价值增长、金元惠理新经济主题、 金元惠理消费主题 以相近的涨幅排在同类基金中游,另外三只偏股基金业绩则排在同类基金下游甚至末尾。

  今年一季度,除 金元惠理宝石动力 以外,其余5只基金均以较大跌幅排在同类基金下游,其中金元惠理价值增长、金元惠理新经济主题分别下跌14.03%和12.38%,垫底同类基金。

  NO.3

  投研体系重建无突破

  业绩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公司的规模。

  截止2013年底,金元惠理公司管理的公募资产规模仅有9.59亿元,这一水平排在82家基金公司倒数第14位,而规模小于该公司的13家基金均为2010年以后成立的。与金元惠理同年成立的公司中,中邮和中欧管理的公募资产规模分别为285亿元和114亿元。金元惠理不仅被同批次的基金公司甩在身后,也被很多后来者超越。

  从单只基金来看,旗下9只基金中,有7只规模已经逼近5000万元的清盘红线,成为迷你基金“集合群”。

  金元比联基金成立于2006年11月,从其成立7年的情况看,该公司规模不断下降。2007年,其规模为48亿元,随后两年降至30多亿元。2010年大幅下滑至12亿元,2011年起就徘徊在9亿元附近。

  就在经营陷入困境之后,2011年5月新总经理张嘉宾上任,2011年末至2012年初,该公司进行了大换血,从投资总监、研究副总监、基金经理至市场总监、运营总监,都进行了洗牌,前国富基金研究总监潘江、前 万家基金研究副总监张伟杰、前 长盛基金总经理助理等人纷纷加盟,新人空降,老人转岗或离职,一时之间,新团队斗志昂扬,一切似乎按照新任高管“推倒重建”的路子在进行。

  几乎与此同时,香港惠理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也接手比利时联合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该公司49%的股权。似乎之前发展中遇到的困境与外资股东方的水土不服有不小关系,而这一次股东的更替将带领公司走向更好的未来,因此金元惠理自身以及业内不少人士也开始对于该公司的突围增添了信心。

  不过,距离股东变更及投研人员的“换血”已近两年,从2012年及2013年该公司的资产规模、基金业绩等情况来看,其在公募业务上的困境仍无明显突破。而随着当时被看作承担起“革命”重任的投研核心人士之一的潘江的离职,或许也意味着该公司的推倒重建式的革新离成功还仍然很遥远。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