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如何揭掉财报面具:公司财务报表“美容术”

2014年04月09日 16:2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财务报表粉饰是公司通过人为操纵和调节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使其财务报表达到“预期”状态的行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政策法规及监管要求的变化,公司报表粉饰手段也推陈出新,花样繁多。目前,市场上财务报表粉饰的常见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基于公司财务状况的报表粉饰

  (一)利用关联交易扩大资产规模

  1.资产边界不实,将一些严格意义上不符合确认条件或潜亏的项目纳入自身的资产范围

  出于包装需要,一些公司除凭空虚构存货、应收款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外,还利用关联公司为其注入一些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这些由关联方注入的资产可能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一是该资产仅为形式上转让,实际收益权仍属原公司;二是资产潜亏挂账,即该资产属于低效或无效资产,挂账后发生

  急剧减值,但公司并未计提减值准备;三是关联公司仅承诺给予其资产收益权,如土地或林地收益权等,目标资产并未发生实质转让;四是根据国资委规定,央企集团对所属合营子公司应当按照股权比例合并方式编制合并报表,而新会计准则仅允许公司将拥有实质控制权的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从而产生口径差异。

  2.利用资产评估,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资产置换

  目前,新会计准则不允许除投资性房地产之外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使用重估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为了规避这一限制,一些公司通过与关联公司进行反复资产置换的方式实现资产的重新评估,从而完成资产规模的显著扩张。例如远兴能源于2005年以每股7.19元的价格股权置换了苏天化88.76%的股份,而2009年远兴能源在与大股东协商对苏天化增资及调整双方出资比例过程中,苏天化的评估价格仅为每股1.64元,这使得市场中的投资人纷纷质疑远兴能源有意以低价将苏天化的股权转让给关联公司,涉嫌贱卖上市公司资产以及输送利益给关联方。

  3.违规进行资金拆借,以免息、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上市公司不得有偿或无偿地拆借公司的资金给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使用。而一些公司为规避法规,往往会通过第三方向关联公司输送资金,助其解决短期或长期的资产流动性紧张问题。例如,宁波富邦利用与供应商宁波电机制造有限公司之间的采购业务,通过预付电机公司货款,再由电机公司将款项划到其控股股东子公司宁波双圆的方式,于2008年、2009年累计向其无偿拆借资金3,300万元,从而构成控股股东关联方变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违规行为。

  4.与股东之间发生的业务或资金往来未按规定冲减原科目,而计入其他科目变相增加资产规模

  某些公司与控股股东签订代建协议,在收入确定的同时将应收金额计入“其他应收款”,待控股股东付款后,并未冲减“其他应收款”,而是借记“货币资金”,贷记“资本公积”。此外,在支付现金股利时,也有类似情况发生。某些公司在支付完现金股利后,未冲减“应付股利”科目,而是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货币资金”,从而变相增加资产规模。

  (二)通过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方法、比例或年限调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

  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主要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目前,某些公司除利用虚拟项目或业务保证金调高其他应收应付项目以虚增资产外,还会有意识地调整部分对口政府或关联公司的大额应收款项的坏账计提方法、比例或年限,使其实际计提的坏账准备小于或大于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从而达到调节资产的目的。

  (三)将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持有到期投资等转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实现公允价值后续计量

  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均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因此,一些公司会有意将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或持有到期投资等转入可供出售资产或交易性金融资产,利用公允价值变动来操纵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并进一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四)其他调节资产流动比率的主要方式

  除了虚增资产外,某些公司还会刻意调整资产流动比率以达到特殊目的。目前,调节资产流动比率的方式主要有:第一,在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长期应收款之间进行调节,增加或减少流动资产;第二,在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和长期应付款之间进行调节,增加或减少流动负债;第三,将短融等应付短期债券计入非流动负债中的“应付债券”科目,以减少流动负债。

  二、基于公司经营业绩的报表粉饰

  (一)虚增营业收入的主要方式

  1.虚构收入

  虚构收入通常有几种做法:一是签订虚拟购销合同,虚开发票,确认收入;二是与关联公司对开发票,确认收入;三是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这些形式非常普遍,如某些公司就利用子公司将商品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子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的收入额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此外,一些公司还利用阴阳合同虚构收入,如公开合同上注明货款是1亿,但秘密合同上约定实际货款为5,000万元,另外5,000万元虚挂应收账款,从而虚增5,000万元的收入。

  2.提前确认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的表现形式有四: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提前确认收入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中非常普遍,例如,2010年,财政部在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就发现,青海辰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开发的商品房尚未竣工、未达到可销售状态的情况下提前确认收入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除提前确认收入外,如果公司在当前会计年度内的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时,公司还可能会递延收入,即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从而抬高下一会计年度的经营业绩。

  3.利用关联公司人为抬高公司收入

  除利用关联公司美化资产外,某些公司还会将商品高价出售给关联公司,人为抬高公司业务和效益,使其呈现出拥有良好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的假象。例如,淮北矿业通过低价向大股东采购原材料,再高价向关联方销售产品的方式,使其2011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2009年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38.26%和65.05%,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二)降低营业成本与费用的主要方式

  1.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

  费用资本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财务费用资本化,将一些已经正式投入生产使用的固定资产仍挂“在建工程”科目,使项目的借款利息不计入当期损益;二是摊销费用资本化,即将处于研究阶段的无形资产费用资本化为在建工程或计入长期待摊费用,以调减管理费用。除费用资本化外,利用递延费用和推迟确认费用调节业绩的情况也非常普遍,主要包括:将固定资产日常维修费用列入大修理支出进行递延;由职工借出的加工费、差旅费等费用不及时报帐列支而虚挂往来。

  2.调整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和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常用折旧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通过对不同折旧方法的转换,公司可以轻易前移或后移后期成本费用。除折旧方法外,通过对折旧年限长短和预计净残值大小的调整,也可起到调节费用和利润的效果。

  3.利用关联公司调节费用

  利用关联公司进行费用调节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旱涝保收的方式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抬高公司经营业绩;二是收取、支付或共同分担相关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以调节利润。例如,2011年,南方食品的关联公司江西南方公司不仅利用南方食品为其代工及采购2,291.86万元的产品,还利用南方食品为其子公司江苏南方公司代销豆浆类产品达1,431.38万,除此之外,南方食品还在2011年替其支付2,349.65万元的广告费,这些关联交易显著降低了江西南方公司的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并相对提升了其的经营业绩。

  (三)通过“其他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科目增加当年收入

  通过“其他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科目调增当年收入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第一,将存货房地产或自用房地产计入“投资性房地产”科目以调整资产分类,并相应虚构租金等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第二,通过不规范的债务重组方式进行特殊交易,从而取得债务重组收益或资产转让收益,使其账面业绩出现很大变化,甚至造成扭亏为盈的假象。

  (四)利用递延所得税调节当年利润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会计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即公司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如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计税基础以及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计算非常有弹性,再加上所得税税率的变动,导致在准则范围内有意操纵甚至违规操纵递延资产和递延负债机会大大增加。以南方航空为例,2003年和2004年,南方航空在延长飞机折旧年限基础上创造了巨额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然后利用税率变动巨额转回,再利用暂时性差异的变动调整递延税款余额,从而于2003年度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6.52亿元,实现盈利0.15亿元;于2004年度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1.1亿元,实现净利润1.03亿元。

  三、基于现金流的财务粉饰

  相较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而言,公司对现金流的粉饰程度略轻,方式也较少。目前,对现金流的粉饰方式主要有:第一,通过与关联公司的资金往来虚增现金流量,增加经营性现金流;第二,将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混作,调节经营性现金流规模;第三,将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混作,以配合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人为调整。

  (作者:中债资信研究开发部 胡彦宇)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