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4日讯 据企业观察报报道,一个涉及145亿元金融债务的重组,将中冶纸业及其控股股东——央企中国诚通,与22家银行组成的金融债权人委员会,推向一场旷日持久、结局难料的谈判。而作为中冶纸业的全资子公司中冶银河纸业更成为这场债务纠纷的焦点。
“目前,我们和金融债权人委员会每周沟通一次,沟通的对象主要是债委会的主席行单位。”3月26日下午,在三环外侧矗立的中冶大厦22层,中冶银河纸业的上级公司——中冶纸业的董事长严肃,对《企业观察报》的记者表示,双方在债务偿还方式、保障手段等方面存在分歧,仍在寻求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纠纷发生后,双方进行了数十次接触。事情久拖未决,包括北京银行在内的几家银行不仅申请法院采取了强制执行措施,而且推动北京市银行业协会于2013年11月29日召开第六届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对中冶纸业及其关联企业(兴诚旺公司、中国诚通)实施行业维权措施,包括内部通报、停止新增融资业务、停止开立新的账户等。严肃表示,这对中冶纸业乃至中国诚通的正常融资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一些涉贷银行解释,拒绝贷款的原因是因为诚通集团拒绝为中冶纸业提供担保。不过诚通集团为中冶纸业提供担保也会存在问题:比如工商银行既是中国诚通的债权人,也是中冶银河的债权人。他们提出,如果中国诚通为中冶纸业提供担保,就会考虑降低中国诚通的风险评级,“因为这对中国诚通原有的债权人不公平”。
经过国务院国资委、银监会等部委单位出面协调,双方矛盾似乎暂有缓解,但问题要最终解决还有待时日。
争执:银河纸业是否巨亏
中冶银河纸业及其上级公司中冶纸业原为中冶科工所属。中冶纸业旗下共计21户企业,主要集中宁夏、四川、山东三地。
2013年3月,在国务院国资委的主持下,中冶纸业划归中国诚通管理。
2013年8月,国资委发出的一份《关于商请支持解决中冶纸业集团公司重组有关债务问题的函》中提到,2009年至2012年之间,中冶纸业(合并)累计亏损48.6亿元。截至2013年2月28日,中冶纸业资产总额193亿元,负债总额186亿元,其中银行金融机构债务145.65亿元,资产负债率达96.37%。累计拖欠职工工资、社保共计2亿元。
在接受了国资委交付任务之后,中国诚通任命出生于1970年的中国纸业总会计师严肃为中冶纸业董事长、总经理、法定代表人,负责具体处置事宜。
划转时,银河纸业账面资产总额61亿元,负债总额53亿元,净资产8亿元。尽管2012年和2013年一季度都在亏损,但尚能维持运转。
2013年5月,在一次山东省进行的例行土地核查中,临清市提出要收回2011年底置换给银河纸业的价值16亿元的土地使用权证。由此,银河纸业资不抵债的说法不胫而走。
第二天,银河纸业部分煤炭供应商围堵了银河纸业的送煤通道,要求收回货款,包括到期以及未到期的。企业还款后,其他供应商蜂拥而至。
“不到一个月时间,支付货款超过两亿元。”严肃说,到了2013年6月,金融债权人开始登门,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甚至无力支付银行利息。
6月5日,银河纸业在北京银行的5000万贷款到期,无法如期归还,出现首笔贷款逾期。随后6月6日,北京银行采取了通过法律手段冻结银河纸业账户、查封资产等诉前保全举措。几家银行相继跟进,企业资金链断裂。
双方争执的过程中发现,各自手里的财务报表并不一致,而且差距很大。对此,中国诚通表示,经核查,银河纸业多年来向股东和银行提供两套财务报表,以不断增加贷款的方式维系企业运转( 2009年银河纸业贷款26亿元,2010年33亿元,2011年36亿元,2012年44亿元)。“盖子只是在这时候被揭开了而已。”
严肃表示,经核查,中冶银河纸业自2001年起,对银行和股东就提供了不同的财务数据。到2012年年底,双方的报表中净利润累计差额为17亿元,净资产差额为11亿元。以2012年为例,银行拿到的数据是盈利1.2亿元,中冶纸业拿到的数据是亏损3.6亿元。“不仅如此,股东拿到的数据虽然大致与实际情况吻合,但是还有土地置换一笔没有计算,有15亿元的差额(换入价值16亿元土地使用权证中,有1亿元为原工业用地价值,故实际差额为15亿元)。也就是说,银行拿到的报表与企业实际情况相比,净资产差额达到26亿元。”
中国诚通聘请的会计事务所审计表明,2012年银河纸业的总负债为51亿元,其中金融债务44亿元。总资产42亿元的银河纸业早已资不抵债。
银行方面一度拒绝认同中冶纸业方面的结论。
银行方面认为,近几年银河纸业的年度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之间勾稽关系吻合,数据衔接,且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无保留意见。在这一报表中,金融债务为24亿元,总债务为34亿元--这一报表中的总债务甚至低于核查后的金融债务合计数。此外,银行还认为,一家亏损的企业不可能每年缴纳上亿元的税款:2010年至2012年,银河纸业的纳税分别达到1.4亿元、1.6亿元、1.67亿元。对于银河纸业交税的问题,中冶银河副总顾红君回应:“只要有产品销售,税是少不了的。”
所以,银行一度形成的疑问是,新股东中国诚通接手后,银河纸业忽然变成亏损企业,新股东难逃转移资产、金蝉脱壳之嫌。
对于银行的质疑,中冶纸业多次邀请银行前来核查。目前,金融债权人委员会表示认可新的审计结果,没有再对股东方的数据提出新的疑问。
分歧:欠的债务该谁来还
银河纸业是有限责任公司,如果公司早已资不抵债,企业可以以其全部资产为限偿还债务。但这是债权人银行不能接受的。这样一来,超出资产额的金融债务由谁来还,如何还,便成了一个让人挠头的问题。
2013年3月7日,在完成控股股东变更手续当天,中国诚通以一份公证债权文书向北京市二中院申请冻结了中冶纸业11家子公司股权及美利股份上市公司股票,冻结股权价值超过申请标的金额6亿元。查封的依据是,中冶科工曾经提供给中冶纸业15.65亿元借款,这一部分债权目前已经转移到中国诚通。后来银行提起债务诉讼时发现,这部分资产已经无法强制执行。
这一举动被多家债权相关人认为是资产出逃。对此,诚通集团副总裁李友生回应,诚通集团对中冶银河进行保护性查封的所有资产,将纳入企业债务重组的方案,按照债权性质对所有的债权人公平偿还,“诚通不会拿走一分钱”。严肃进一步解释说,“如果债权银行赞同,随时可以解封。不过一旦解封,轮候查封的债权人将优先受偿,无法保证其他债权公平受偿。”
时至2013年6月20日,中冶纸业所有贷款均出现欠息。“如果银河纸业按期支付利息就无法避免全面停产,将会给债权人造成更大的损失。现在银河纸业基本保持了50%的开工率,使得企业6000余职工不至于失业。”银河纸业方面回应称说,中国诚通并非消极避债,而是最大限度维护债权人利益,确保公平受偿;最大限度维护职工利益,确保企业、社会稳定。
如今,对于已逾期债务,银行希望由中国诚通乃至其股东国务院国资委代为偿还。但严肃认为,有限责任公司资不抵债的时候,除担保部分以外,股东没有义务替其还债。据了解,财政资金没有偿债的预算安排。
中冶纸业的全部债务中,有38.86亿元是由中冶科工提供担保的。为此,中冶科工于2013年2月26日将48亿元现金划拨至新成立的兴诚旺公司。
“兴诚旺公司与对中冶纸业的股权、债权同步移交,这一笔资金的用途很清晰。其中39亿元用来偿还担保贷款本金,其余9亿元用来安置职工和企业维持经营费用。”严肃表示, “也就是说,集团担保的贷款已经偿还完毕,中国诚通没有为中冶银河偿债的义务。”
还有媒体报道称,在中冶纸业移交过程中,国资委曾拨付过30亿元,有银行寄望用这一笔资金还债。对此严肃表示:“国资委同意给予资本金支持,但是用于企业发展的,不可能直接用来为银河纸业还债。”
《企业观察报》获悉,2013年2月28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中冶纸业共减少债务总额56亿元,其中减少金融债务47亿元,减少非金融债务9亿元;中冶银河共减少债务总额8.8亿元,其中减少金融债务5.6亿元,减少非金融债务3.2亿元。
悬疑:银河纸业能否起死回生
银河纸业能否度过债务危机,取决于将来企业能否顺利重整。
2013年12月31日,中国诚通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并以文件形式发送至北京市银行协会及各债权银行。针对争议的核心企业银河纸业,中国诚通建议通过剥离不良资产、减员、调整产品更新设备、争取政策支持等使企业走上正轨。中国诚通表示,会投入资金支持其发展。
严肃认为,如果按照市场化原则,认可资产与债务匹配,企业还是有希望的。“开工不足每个月亏损4000万元,对各方都没有好处。现在股本早已经亏完了,多亏的全都是贷款。只有保住这个平台,债权人的债权才能最大限度保证。”
对于银河纸业未来的重整,债权人一方曾提出了这样的建议:“由于中冶纸业此前由聊城市无偿划转给中冶科工集团,而后者又在今年3月将中冶银河无偿划转给诚通集团,能否再次无偿转让给当地政府?”方案建议,可由本省或当地同行业优质企业接手中冶银河,并注入资金实施重组;而中冶科工因转让中冶纸业而补偿给诚通集团的48亿元补偿款,以及国务院国资委所划拨的债务补偿款,也应按照相应比例补偿给接盘方。
对于这一建议,中国诚通方面表示,如果有合适的接手方,确保职工利益,平稳实施重组,不排除各种重组方案。但当地政府认为,无法承受企业长期亏损带来的沉重包袱。
据《企业观察报》记者了解,作为一家始建于1958年的老厂,银河纸业设备过于落后。银河纸业80万吨的产能散落于35条生产线,超过6000名职工很多时候以极为原始的手段完成工作。比如数纸、验质等环节绝大部分依赖熟手女工徒手完成。
2007年,银河纸业加入中冶集团时,新上了一条20万吨高档文化用纸生产线,仅需工人300余名。严肃推断,如果80万吨产能全是新装备,加上配套设施用工,也只需要2000多名员工。当然银河纸业并非一无是处。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文化纸生产企业,运输成本较低。其次,当地周边地区杨树较多,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低成本浆纸原料。
因此,中国诚通聘请了多位业内专家,对银河纸业的重生予以论证。论证的内容主要是上新项目、更新装备、加强内部管理。专家们判断,一旦甩掉沉重的包袱,银河纸业有望扭亏。当然,这还离不开一些外界条件的支持,包括电价、税收和利息。
据悉,银河纸业的电价为0.78元千瓦时,比中国诚通其他造纸企业高出三分之一以上,中冶纸业认为有4000万元的降低空间;“税费能下调2000万元,内部挖潜能有4000万元。”严肃表示,如果债务危机解决后,每年3.2亿元的利息再降低一部分,银河纸业满负荷运转状态估计亏损会由目前的3.2亿元降低至7000万元。同时通过补充资本金,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银河纸业有望起死回生,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当地政府可以考虑在税收、用电等方面给予企业适当优惠,甚至可以提供一定的过桥资金。”聊城市副市长冯艺东也曾如此建议。
目前,重组各方仍在为解开债务迷局努力。截至记者发稿时,关于设立专用资金账户恢复企业正常经营等事项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李友生也表示,“重组有关各方已经建立了较为畅通的沟通机制和工作机制,相信在地方政府、银行、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银河纸业和中冶纸业的债务问题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记者手记
错综复杂的迷局是如何形成的
中冶银河纸业是一家老企业,面对人员多、包袱重、装备落后、竞争激烈引发的发展压力乃至早期亏损,企业没有致力于改进管理、更新装备,而是通过提供虚假财务报表获取不断扩张的贷款规模维持运转,导致了债务规模越滚越大,最终资不抵债。
从理论上说,有限责任公司出现资不抵债,企业应该以其全部资产为限,公平偿还债务。《公司法》第三条明文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在西方国家,或者是换成一家中国民企,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对此不会有任何异议。然而,由于银河纸业的央企身份,部分银行就希望享受到“超市场”待遇。结果,个别银行又因此将矛头指向了银河纸业股东的股东中国诚通,并出台了制裁中国诚通的维权措施。一个正常的债务事件,由此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局。(记者 刘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