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股份的电子发票业务很大程度上是一则“两只靴子”的故事。
“第一只靴子”早已落地:2013年6月27日,东港股份联合京东商城开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电子发票;当年10月,公司建设的瑞宏网作为北京市国税局授权的电子发票查验平台正式上线运营。至今,除北京和京东商城以外,东港与其他省市和电商也正在洽谈中。
但是,让市场充满想象和期待的“第二只靴子”——盈利的问题却仍然听不见落地声响。在今年3月的业绩说明会和投资者见面会上,这一问题也成了众多投资者关注的最大焦点。
“电子发票到目前为止仍然在试点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收费模式,需要等待国家相应政策的出台。目前8个试点城市的电子发票项目的运营都是由政府主导的,而资金由企业自筹。我们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对公司的经营收入尚不能带来实质性影响。”公司负责电子发票业务的副总裁刘宏介绍。
但是,电子发票未来可能的盈利模式却已经可以想象。在电子发票发展较为完善、与内地税收体制也较为接近的台湾,卖方、买方和独立第三方电子发票加值服务中心成为三大电子发票运营模式。其中,第三方加值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包括发票开立、发票作废、发票列印、发票查询、发票基本资料维护、账务作业等,并通过凭证费用和电子发票开立/存证费用等方式进行收费。
同时,由于发票系统平台拥有大量商务和财税数据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衍生盈利模式,无疑为市场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史建中指出,“拿瑞宏网来说,目前一天就能开出10万份的电子发票,未来的流量有多大你可以想象。我们目前仍然希望瑞宏网能作为一个平台保持清净,等待时机。如果一开始搞就想着跟政府要钱、跟商家要钱的话,那么瑞宏网的未来发展肯定会受到影响。”
张爽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与电子发票本身一样,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盈利模式未来也需要政策的明确。因为数据并不掌握在信息服务商手里,而是“版权归公”,这样一来,电子发票未来的盈利模式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试点的推进速度也是“第二只靴子”能否早日落地的关键。以解决电子发票报销问题的电子发票和电子会计档案试点为例,刘宏介绍说,“从去年年底3044号文件发布,到今年1月14号我们将试点方案上报国家发改委 ,再到3月6日国家发改委组织专家听取我们的落地汇报,这个进程是非常快的。而且,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包括电子发票线下应用等很多新项目也会陆续破题。”
当然,其推进的过程也绝非一路坦途。就目前而言,电子发票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其推进速度关键取决于政策,甚至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前很多年都在搞互联网发票,现在一下子换成电子发票,税务部门也需要一个研究和制定标准的过程。”史建中介绍。
另外,随着试点的推进和新进入者的增加,东港股份将不得不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实际上,竞争从一开始便已经存在,齐利国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有幸和京东开出第一张电子发票,就是击败了众多竞争对手才拿下的。
而这其中,航天信息无疑是最具竞争力的。去年年底,上海开始试点电子发票,航天信息成为上海电子发票试点局端系统平台的唯一承建单位。今年3月3日晚间,航天信息又宣布与京东商城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对此,刘宏表示,“我们也希望航天信息能做得非常好,因为大家共同做好了,能够推动电子发票市场往前发展。”
不过,市场仍然忍不住要拿航天信息和东港股份进行一下对比,甚至在很多投资者的眼中,两者已经各自代表了“上海模式”和“北京模式”。
“东港和航信各有长处,未来市场也不会一家通吃。航信的股东背景比较强,和税务系统的合作也比较深入;而东港拥有先发优势,整体实力强,野心勃勃,还有公司二股东浪潮信息的技术支持。”张爽介绍,“东港做了瑞宏网这样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平台,航信则把它的服务平台嵌在了当地税务局的网站里,两者尽管有一些区别,但总体上都是在一个架构下的设计。”刘宏也指出,“它们都符合金税三期的要求,其实是非常接近的,只是上海最终出现的形式和北京略有差异,北京要更加注重服务。”
但“模式”仍然是未来制胜的关键。“目前阶段的关键就是做模板,等大伙都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都想干的时候,那么就看谁的模板好使。”史建中表示。
张爽也指出,“以互联网的思维来看,它不会太分散,最终还会整合到一个大的平台中,模式最终会统一。这样来看的话,瑞宏网这种独立第三方的平台运作起来会更加通畅。”
以此观之的话,东港股份仍然占据了比较大的“先发优势”。而且,眼下的东港股份看来其仍然“野心勃勃”。史建中透露,瑞宏网的建设,包括主机房,正在扩大建设规模,未来还可能在北京以外的地区建设带有备份功能的大型机房。“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电子发票的现在阶段,否则没必要这样做,我们更看重电子发票带来的商机引领公司未来发展。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个战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