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考核制度变化:冲时点揽存失宠 季末理财产品失色

2014年04月02日 07:54    来源: 广州日报    

  银行考核制度变化 更看重存款年日均值

  市民李小姐以为季末理财产品的收益会高一些,3月底特意到几家银行咨询了理财产品收益,结果非保本低风险的产品,收益普遍都没有高于6%,甚至不如2月底。记者发现,随着银行考核制度发生改变,以往月末、季末冲时点的揽存手段渐渐失宠,加上近期资金面较宽松,导致季末理财产品收益率不如此前高。

  本报讯(文/表 记者 林晓丽)一季度已过,不过记者发现,季末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并未如期而至,很多投资者都反映上季末高收益不明显。而记者采访发现,这背后竟是银行的考核制度改变作祟。“如今,银行业越来越看重存款年日均值,冲时点手段渐失宠。”某银行业人士透露。

  投资者:

  季末理财产品收益率难上6%

  市民李小姐3月底特意到几家银行咨询了理财产品收益,结果非保本低风险的产品,收益普遍都没有高于6%。“2月底我路过某银行时,看到有理财产品收益达到6.5%,而且资金起点只要5万元。但上个月底,该银行同类理财产品都没有超过6%的。”

  昨日,普益财富数据显示,3月22日~28日银行发布的理财产品中,其中人民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43%,组合投资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78%;结构性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7.05%。 记者对比了去年12月底的理财产品,发现当期收益明显高于上月底,而相比今年2月底,3月底的理财收益率也没有明显提高(见表)。

  银行:

  日均存款受重视度提高

  “未来,季末高收益理财产品将会逐渐减少。”某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冲时点的行为和观念正在转变。一些大银行已经对存款提出了日均考核的概念,即存款除以实际存放的天数。“这意味着我们不仅仅在月末、季末等节点需要拉存款,而是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时刻拉存款。”

  另一银行人士也向记者透露,去年以来,随着考核制度的普及,时点数已不会是主要指标,买存款的兴趣是逐渐减弱了。

  银监会:

  不设时点性规模考评指标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2012年银监会下发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考评监管指引》要求,不设立时点性规模考评指标,该考评指标正在银行业普及。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银行机构负责人也开始在规模的基础上重视实际盈利能力,银行业越来越看重存款的年日均值。

  不过,冲时点也并未杜绝。“有些银行为了年报业绩好看,还是会冲时点。而一些银行对基层行,以及基层业务人员的考核,目前是时点数与平均数相结合。”前述人士告诉记者。

  理财产品收益率

  更取决于资金面

  “近期资金面较为宽松也使得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难以走高。”总部在华南的某银行产品研发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的规律是,年初的资金面都比较宽松,年底的资金会比较紧张。

  3月底虽然是季末,但是资金回流高峰已过,收益率也应声下降。“去年6月底的钱荒是比较特殊的,相信未来这种情况是不容易出现的。”该负责人说。

  另有股份制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去年底,由于资金紧张,余额宝类产品募集的资金也能卖出高价,因此收益走高。如今,资金面宽松,余额宝类产品收益持续下跌,加上政府部门加强监管,淡化“宝宝”的竞争力,也使得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回归正常水平。

  “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高低与资金的紧张程度关系更为直接。”该相关人士指出。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