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公司翻译了《掘金绿色投资》一书,介绍了新能源产业投资的机遇与风险。一方面,书中乐观地预测可替代、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永不衰竭的趋势”,其产量预期会有指数级的增长;另一方面,作者认为虽然绿色技术肯定会在10年内成为一个巨大的成长性行业,但也绝非该领域每家公司都会取得成功。作者甚至谨慎地提出警示“市场的残酷现实是大多数新技术企业都将走向失败”。事实上,书中介绍的数十家身处绿色能源行业并具有爆发潜力的科技、技术公司中,目前已有部分公司破产了。
是什么造成了新能源产业投资成败的分水岭呢?原因可能有许多,如技术本身不够成熟、不同技术路线之间的PK、新技术向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的财务和资本压力,以及同样技术路线公司之间的竞争等等,都可能成为新兴产业公司过不去的坎。
以技术成败这一因素为例。“水变油”早在20年前就曾在我国掀起热潮,当时被视作能源短缺的救星,但这一技术在理论上就一直被质疑。数年前,浙商陈金义再续“水变油”故事,投巨资开发“生物乳化油”技术,用劣等重油添加20%左右的水以及少量乳化剂,生成高热值的油包水的细小颗粒,但项目最终仍以失败告终。可见技术设想虽然美好,是否可行仍需要实践和市场的检验。
即使技术进入商业化阶段,也会面临其他技术路线的竞争和超越。《掘金绿色投资》中看好的Solyndra公司成立于2005年,其采用的CIGS薄膜电池技术不需要昂贵的多晶硅材料,和其他电池相比安装也相对简单,虽然有转换率较低等缺点,但成本远低于晶体硅电池,从而被许多投资者认为是更有未来潜力的技术,不仅获得多家知名PE机构的投资,而且被奥巴马政府视为重点扶持对象而予以资助。但此后几年,随着上游多晶硅原料价格出现雪崩,薄膜电池成本上的优势也被打破,直接将Solyndra这类薄膜电池技术路线公司赶出市场,公司最终于2011年破产。今天燃料电池车和电动车争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同样是不同技术路线比拼的代表案例。
进入商业化阶段后,公司的产品还有可能由于下游启动缓慢而显得过于超前,难以撑到行业爆发之时而成为“先烈”。比如在电动车市场的空间尚未打开之时,上游不少锂电池公司却过早地启动市场或扩产,结果大都陷入亏损。A123在锂电池制造领域具有公认的先进技术,但由于与其主营业务息息相关的电动车市场在之前几年发展过慢,压制了A123的产能消化并导致持续亏本销售,随着其最大客户Fisker陷入困境,公司最终破产。
此外,新兴产业也有可能因为长期乐观的前景而导致资本快速涌入、产能扩张和激烈竞争。曾经的光伏电池龙头企业无锡尚德拥有规模和先发优势,但从2011年开始,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以及欧美对光伏电池反倾销的打击下,尚德的经营急转直下,直至破产。
可见,即使属于有前途、增速很快的行业,也并不代表行业内的公司就是好的投资标的,残酷的现实有时与大多数人的美好憧憬相去甚远。新兴产业公司,顾名思义行业具有良好的前景,易于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但历史证明,在新兴行业中投资获利,难度并不小于投资传统行业。由于新兴行业快速的变化和激烈的竞争,相关公司经营的波动性要大得多,如果再考虑这类公司相对高得多的价格,投资成功绝非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