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1日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连降三个月后再现回升,超出市场预期。
尽管制造业运行整体表现依然偏弱,但结束连续三个月的跌势逐渐转暖、小企业经营活力增强反映经济内生增长动力逐渐恢复。专家判断,政策微调不可避免,短期或将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增长。
外贸转暖带动PMI小幅回升
春节过后,企业集中开工,生产经营活动趋于活跃,推动PMI小幅回升。分项数据显示,新订单指数和生产指数在荣枯线上方微幅回升。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企业加大了原材料采购力度,采购量指数由荣枯线以下回升至50.3%。
更为可喜的是,3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扭转连续3个月下降趋势,重回50%以上。在受调查的企业中,有31.8%的企业反映新接出口订单较上月上升,该比重为2013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值。
不过,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进一步回落,目前仅为44.4%。交银施罗德基金认为,这或预示3月PPI环比很可能处于负区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介绍,3月份PMI超预期回升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季节性因素回暖;二是一些铁路建设、棚户区改造等投资项目提前投产;三是外部环境好转,我国出口转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指出,3月份PMI指数略升,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回落态势,尽管包含季节性因素影响,但仍然预示未来经济增长趋稳。
经济内生增长动力逐步恢复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稳定性在3月份有明显提高,这也意味着我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有了较大改善。
一方面,一直处于疲弱状态的小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好转。小企业PMI指数最近两个月连续回升,2月份扭转持续5个月下降局面上升了1.8个百分点,3月份环比又上升0.4个百分点达到49.3%,创下半年来新高。
蔡进介绍,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改善了小企业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激发了民营经济的投资热情;“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和政策措施的进一步完善,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负担。这些政策措施释放的红利,对小企业等新兴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好的推动作用。“这一数据的转变意义深远,表明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逐步恢复。”蔡进强调。
另一方面,虽然存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但就业反而向好。3月份从业人员指数为48.3%,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近4个月以来首现回升。其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指数回升最为明显,自2月份回升1.3个百分点后,3月份又回升1个百分点,达到48.9%。
蔡进认为,我们不能仅从经济增速进行评估,还要看到质量和结构的优化,现在回落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有色金属等产能过剩产业,汽车、医药等产业还是有不错发展。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