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海自贸区半年考 “晒”出六大金融创新

2014年03月25日 20:14    来源: 新华网     王涛 吕冬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即将半年之际,25日,一份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的成绩单被“晒”出。

  作为自贸区四大创新中的金融创新已经在利率市场化、支付结算、融资、资金管理、对外直接投资、机构集聚等六个方面初步显现出“溢出”效应。记者同时获悉,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有望上半年出台。

  自贸区金改“晒”六大创新

  “我们对金融创新成果进行了梳理,形成了一批金融创新案例,并选择其中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创新案例对外发布,其目的就是以点带面、以典型开路,以扩大自贸区金融创新政策的效应。”上海金融办主任郑杨25日在自贸区金融工作协调推进小组办公室、市金融办和自贸区管委会共同召开的发布会上表示。

  交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陈荷兰说:“自贸区企业融资创新拓宽企业举借境外资金的渠道,也缓解了境内银行的资金压力,在目前境外资金成本较低的情况下,能有效降低区内企业的融资成本。”该行刚刚联动海外分行为上海一家大型企业完成一笔1亿元的境外人民币借款,利率低于境内市场利率。

  在自贸区支付结算创新方面,不仅简化了区内企业支付结算流程,还可以为区内企业提供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的结售汇服务,为大宗商品企业利用国际市场开展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渠道。

  在自贸区,跨国公司资金使用的效率也大大提升。工行上海市分行试点了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农行上海市分行、浦发银行等机构则为区内企业开展了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等。

  浦发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士表示,作为跨国企业的一种资金管理模式,双向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帮助企业将境内外业务的营运资金进行归集整合,甚至与全球资金池自动链接,优化了企业流动资金管理,也提升了人民币在企业内作为主要交易结算货币的地位。

  自贸区内股权投资企业跨境投资流程得到大幅度简化。弘毅投资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最大感受就是从审批制变成备案制,有利于直接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在跨境投资方面,上海自贸区截至目前已经办理了23个、总投资4.9万亿美元的投资项目。

  “51条”金融扶持政策推动三大进展

  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当前取得了哪些进展?可以看出,在制度层面已基本形成了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制度框架体系、国际金融市场平台稳步推进、金融服务集聚成为三大进展。

  “自贸区挂牌以来,一行三会已经先后出台了51条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政策措施。近期,央行又相继出台了5个实施细则。”郑杨表示。

  据介绍,除了人民银行已出台的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等5项自贸区政策实施细则外,银监会已允许获得离岸业务资格的四家中资商业银行授权自贸区内分行开办离岸业务,证监会也将出台相关支持细则;保监会已基本同意涉及国际业务的保险条款允许使用英文和国际协会条款,目前正研究如何利用自贸区扩大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事宜。

  挂牌半年以来,上海自贸区在建设若干个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平台方面也在稳步推进。上海黄金交易所计划在自贸区内设立国际交易平台。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自贸区内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自贸区的国际原油期货有望在今年推出,其复杂度超出原来的想象,对原有的体制、法制、税制都提出挑战,面临新的需要突破和改革的地方。”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说。据了解,上海期货交易所已在自贸区内设立了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由证监会牵头、十几个部委组成的工作组正在积极研究。

  目前,包括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清算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在内的金融要素市场也都在积极研究建立面向国际的金融服务平台。

  “溢出”效应的另一个表现还体现在金融创新的主体开始呈现多元化,不仅包括商业银行,还有金融租赁公司、股权投资企业、第三方支付机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各类型机构参与到自贸区金融创新中来。

  截至2月底,上海自贸区集聚的金融机构已经达到1383家,其中包括43家持牌金融机构,1家面向国际的国际能源交易中心,102家股权投资企业、融资租赁公司等类金融机构,147家金融信息服务,超过1000家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

  挂牌一年将出“可复制、可推广”成果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一直是成立上海自贸区的重要目标之一。

  “半年的时间点我们还要做一些自我小结和评估,在挂牌一周年的时候要能够形成一批成果,够得上可复制、可推广。”戴海波说。

  此次上海金融办发布的“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也显示出这种“可复制、可推广”的趋势和特点。比如,自贸区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出台后,银行等金融机构反应迅速,为企业办理了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人民币境外借款等业务,实现了相关政策的落地和实施。

  据介绍,当前推进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重点是推动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地和实施,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业务模式,进一步做大区内业务规模,为可复制可推广打下基础、积累经验。

  “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围绕区内实体经济需求开展,创新范围不仅涉及政策层面的突破,还有流程的优化。”郑杨说。

  郑杨表示,一方面,发挥现有金融创新案例的“溢出”效应,对已经形成的金融创新案例,让更多的自贸区内企业和金融机构运用,也为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门制定新的制度细则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将推动金融机构根据实体经济的需求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探索创新。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