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央行限额令引争议 “1万元”能满足多少消费需求?

2014年03月20日 07:34    来源: 金融投资报     吉雪娇

  央行监管的组合拳接踵而至,相对于二维码支付与虚拟信用卡的暂停,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变脸”则引发了更多的争议。

  事实上,面对《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手机支付业务发展指导意见》两份意见草案中的“限额令”,机构极力争取与惴惴不安,大量移动支付用户的不满,更有网友痛斥道“央行你凭啥管我在网上花了多少钱?”

  如果“限额令”成真,势必对网民习以为常的生活及网购方式带来影响,《金融投资报》从关注度最高的消费、转账、理财三个领域进行梳理。

  网上买电子、家电产品,只能“下月再来”

  个人支付账户单笔消费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同一客户所有支付账户消费月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

  你一年到底在网上要花多少钱?

  易观智库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各类支付业务的总体交易规模达到17.9万亿,同比增长43.2%,其中线下POS收单和互联网收单分别占比59.8%和33.5%。

  支付宝的相关统计也表明,人均网上总支出早已进入了“万元时代”,这也意味着多数网购者们的消费支出远不只“万元”。然而,“限额令”下,网购一族不能再“想买就买”了。

  根据草案要求,“个人支付账户单笔消费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同一客户所有支付账户消费月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这从上游卡死了个人能够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如支付宝快捷支付进行购物的上限。

  “单笔消费金额不超5000元,那我想在淘宝上买电子产品怎么办?”白领陈小姐表示。事实上,这样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伴随着网络交易范围的扩大,包括电子产品、家电、家具、甚至汽车等都可以通过网络交易,很多商品的价格远不止5000元。与此同时,如果某月购物清单超过万元,根据规定,似乎也只能“下月再来”。

  不过,意见中也给出了解决方案:“超过限额的,应通过客户的银行账户办理。”

  以淘宝为例,如果出现“超额”,则可通过“网银”渠道进行支付。无疑,会在短时间内为银行增添更多的网银活跃用户。然而,仍有的隐忧在于,如果没有第三方支付平台做网络交易的“中间人”,资金安全或许将更加难以确保。

  网店店主与供货商跨行交易没了免费餐

  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同一客户所有支付账户转账年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

  转账领域的“限额令”,也令利用第三方支付转账的用户受到影响。草案指出,“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同一客户所有支付账户转账年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超过限额的,应通过客户的银行账户办理。”且“客户将本人同名银行借记账户或同一支付机构发行的预付卡中资金转入本人同名支付账户,支付账户未用充值资金退回时,应转回原银行账户或原预付卡。”

  对于网店店主小然而言,这可谓晴天霹雳。小然表示,“我平时常常要与供货商打交道,因为大家比较熟悉,很少见面交易,都是通过转账打款。通过目前的支付宝钱包等免费转账业务,其每年可节约不少转账手续费。然而,如果有了单笔1000元,每年1万元的限制,我就必须走银行渠道,也就多出了一笔至少近千元的手续费开支。”据了解,多数银行的异地跨行转账手续费为0.5%,最低2元起,50元封顶。

  此外,转账“限额令”也影响了更多的普通人,1万元对于一个普通用户整年的信用卡账单、水电煤费用、房屋贷款这些涉及到转账的业务而言无疑杯水车薪。

  余额宝每月只能买1万元,投资者心理预期悄然生变

  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融资、理财、担保、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

  互联网理财是另一个被央行限额令影响的领域。草案中“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融资、理财、担保、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支付机构应对转账转入资金进行单独管理,转入资金只能用于消费和转账转出,不得向银行账户回提。”

  对于互联网理财产品并非利好。一个担忧是,是否未来余额宝们每月只能买1万块,或者每次只能赎回1千元,且余额宝的支付、消费、金融等业务是否均将受到影响。

  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已悄然生变。“我已经把余额宝的6万余元全部转出了,感觉心里不太踏实,万一之后真的限制赎回,或者出现什么问题就糟了。”成都市民林先生表示,而此前,林先生正是互联网理财的忠实簇拥者,然而,潜在的赎回困难成为以其为代表的余额宝投资者们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尽管18日理财通对投资者发布声明表示,意见稿限制的是第三方账户的支付和转账额度,用户在理财通平台购买的是华夏财富宝基金,申购基金是使用银行卡直接支付,赎回基金是通过银行卡直接提现。以上不属于第三方账户支付和转账业务范围,不受限制影响。

  支付宝也作出了相似的回应,基于我们对政策的理解和跟监管部门的沟通,支付宝快捷支付用户申购和赎回余额宝,现在和未来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不过,林先生仍然坦言,“政策没有最终发布之前,我决定还是暂时观望一下,毕竟资金安全还是很重要的。”

  ·记者手记·

  “打败”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是什么?

  18日晚间,马云直言,“有时候,打败你的不是技术,可能只是一份文件。”事实上,如果丧失了引以为傲的资金自由转入转出与迅速“滚雪球”般增加的资金优势,余额宝们还能走多远?

  在余额宝有关人士看来,余额宝往外转是有阀门的,其本身就是为屌丝消费者而非高富帅做投资理财,是碎钱,任何想用十万、百万做投资在这个平台上操作很难。

  余额宝并非是这场雷雨下唯一的“受害者”。从央行突然发文叫停虚拟信用卡与二维码支付,再到突然征求意见稿出台拟严限第三方支付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实则是一场金融创新和监管之间的博弈。在互联网金融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动了银行的奶酪;O2O中,支付机构又动了银联的奶酪。

  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下,该砸宝还是该砸银行的金饭碗成为了一个不可融合的矛盾所在,互联网金融的壮大也成为了“被监管”的必须。而通过规范支付领域风控举措,不仅维护了银联作为主要转接清算机构的地位,同时也能够减轻余额宝们对银行存款的分流压力。

  从中长期看,同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的服务相比,银行仍具有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将互联网思维发挥到极致的余额宝们,通过普惠金融的创新模式,已经深得“草根”客户的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味的限制市场规模,设置有缺陷的游戏规则于不顾,实则是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路线的一种阻碍,一种令金融业“回到解放前”的错误导向。幸而,这一切“条款”都还在征求意见阶段。不妨戏言一句,央行,求你让我们自由的花钱吧!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