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车辆捆绑保险销售属违规 应对:说“不”

2014年03月18日 08:59    来源: 广州日报    

  

  东莞买车的消费者越来越多。

  文/记者钟宏连 图/记者石忠情

  买车本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可是经常有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遇到了一些消费陷阱,比如说保险捆绑销售,上牌捆绑销售等,而且这种现象又是让消费者不得不掏钱出来买单的。对于这些在汽车市场里常见的现象,有汽车专业人士就表示,其实消费者完全有说“不”的权利,但是消费者在整个过程中却默许了,使得这种现象也就自然形成了。

  在汽车买卖过程中,其实很多消费陷阱,只要消费者坚决一些,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下面就一些在买车时常遇到的消费陷阱现象做进一步的梳理及提醒。

  上牌捆绑销售现象普遍存在

  在东莞的汽车市场里买车,极少有车主能将车提出来自己去上牌的,基本上都是车行包揽了此项业务。车行帮客户上牌,费用通常会收900~3000元不等。越是高端的豪华车收费就越贵,而且消费者在这项业务上是不可以议价的。

  如果消费者只买裸车,那么车行给出的优惠则比较少,但是在东莞很少能买到裸车,基本上是成套包牌的业务。“本来汽车的利润就少了,如果让客户自己去入户,我们的创收又少了,所以肯定不会卖裸车给消费者,现在的入户手续费从以往的几百元到现在上千元,基本上没有议价的余地。”有寮步的汽车经销商表示。

  有汽车经销商就表示,其实车行开出的这一笔上牌费,他们也要付出很大的人工成本,以前基本上是交给第三方去替客户上牌,但是现在因为车管所方面有所变动,所以基本上是靠每一家车行的上牌组的工作人员去办理,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所以合理地收取一定的上牌费也是情有可原的。“其实我们是帮客户节省时间,因为现在很多的客户都贪图方便,都不想自己去车管所排队入户,一切都希望车行能统一解决,自己按指定的时间来提车就可以了”。

  “其实不单是东莞的汽车入户是由车行捆绑销售,其他地方也是一样的,很少经销商会卖裸车,一方面是因为如果卖裸车,怕消费者到别的城市去入户,这等于跨区域销售了,如果被厂家查到,会罚经销商的钱;另一方面,车行自身也需要创收;而且消费者也一直在默认这个事实。”有莞太路的汽车经销商表示。

  捆绑售险 应对:说“不”

  南城的龙小姐2月份购买了一辆经济型轿车,因为龙小姐本身是做保险行业的,所以在车行买车时,跟销售员说,不在车行里购买保险,但是,销售员硬是不同意,并对龙小姐说,如果龙小姐不在他们车行里买保险,那么车就不能卖给龙小姐。龙小姐提出质疑,为什么保险不能自己购买呢?

  对于汽车经销商将汽车保险捆绑销售,东莞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华文就表示,车行捆绑保险销售汽车其实是违规的,因为汽车与保险是两个不同的品种,消费者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车商为了利益往往会将这个业务与汽车销售搭配在一起出售。在此提醒消费者,如果以后遇到这样的捆绑销售,可以向车行说“不”。

  低配加装变高配 应对:对比同一车型

  余先生在今年的1月份看中了一款日系车,销售人员告诉他,这是一款高配置的车辆,全车不但有一键启动,还有真皮座椅,原车DVD导航等,但价格比同款车型要低2万多元。细心的余先生看了同一款式的车型,发现销售员极力推荐给他的这辆车的一键启动与同一款式其它车的位置不同。提出质疑后,销售人员才告诉他,这辆车是低配改成高配的,所以价格才会这么低。

  像这种低配加装各种精品后成高配车,业内称之为伪高配,这种配置的车,表面上看确实是提升了档次,实际上如ABS等一些重要的功能还是没有。车主在购买这些加装精品的车型时,一定要与同一车型做对比,避免自己的利益受损。

  新车配件被调换 应对:买车前详细检查

  新车配件被调换,相信很多的消费者都不了解,也不相信有这种现象发生。其实,这种现象在车行里是常有的现象。比如说有些车行为了抢修事故车,不惜从新车上拆下一些配件安装在事故车上,而再等到厂家将配件发过来后,再重新安装在新车上面,然后再出售给消费者。

  消费者在购买新车的时候,一定要详细地检查汽车的各个部件,尤其注意螺丝有否动过。

  注意汽车召回事件

  近几年来,汽车有缺陷被召回的现象越来越多,比如东城的罗先生前期购买了一辆德系车,而这一款车刚好又是在召回的型号里,可是他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最后因为汽车缺陷的问题导致需要更换波箱。因此,消费者买车时,一定要多看一下汽车召回的信息,避免买到被召回的车辆。

  对于汽车召回,有汽车专业人士尹宏灯就表示,汽车召回不仅是汽车厂家对消费者负责的一种态度,也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但很多汽车厂家认为召回仍是一件非常难堪的事情,因此,更多汽车厂家不大愿意大张旗鼓地实施召回,可能会通过其他路径来低调解决,比如,通过各种劝诱回厂的方式实施内部召回。

  作为消费者而言,随着法制的进一步健全,更多的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会运用法律保障自身权益。目前,很多明智的汽车厂商也意识到,车辆出现问题时,有错就改,反而提升了自身品牌的形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培养了忠诚用户。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