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的沉寂之后,部分企业近期争先恐后拟赴美IPO,其中不乏阿里巴巴、京东、微博、乐居网等国内明星企业的身影。业内人士认为,美国市场逐渐转暖,对企业IPO审核较为宽松,或许是吸引国内企业“留洋”的主要原因。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中国企业去年赴美IPO融资额近10亿美元,是2010年的5倍。随着京东商城、阿里巴巴等重量级公司加入,如果如期发行成功,今年中国企业赴美IPO融资额将数倍增长。
京东商城1月30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招股书,拟在7月份正式IPO,融资15亿美元。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近日宣布,旗下全资子公司乐居控股有限公司已递交了招股书,计划在纽交所上市,最多融资2亿美元。乐居作为领先的房地产O2O整合服务平台,为房地产全业态提供先进的O2O营销服务体系。目前乐居已覆盖全国250多个城市。此外,新浪微博近期提交IPO申请,计划筹资至多5亿美元。新浪微博计划利用所筹资金偿还贷款并投资技术和营销。
最新重磅消息来自于阿里巴巴。阿里巴巴16日表示,将启动在美国的上市事宜,以使公司更加透明、国际化。分析人士指出,阿里巴巴此次IPO的募资金额可能会超Facebook当年160亿美元的融资规模。据2月彭博社调查的10位分析师估计,阿里巴巴的市值大约为1530亿美元。
同时,在线化妆品零售企业聚美优品也计划上市融资6亿美元。此外,爱奇艺、美团网、大众点评等也跃跃欲试。业内人士表示,还有更多企业在筹备赴美上市。
此次上市热潮也是国际投行的盛宴。其中,新浪微博IPO承销商是高盛集团和瑞士信贷集团。京东上市选择美林和UBS为其承销商。
多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我国企业赴美上市在2004年、2007年和2010年出现三个高峰期,而2010年以来呈密集加速之势。目前我国互联网行业龙头企业几乎都在境外上市,主要集中在美国。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有四个原因。
首先,在审核理念上,国内注重实质判断,美国则突出信息披露。审核速度快和结果可预期更能满足高科技企业对资金的急迫需求。互联网企业成长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美国SEC以充分信息披露为核心、不涉及商业判断的理念恰恰符合互联网的行业特征。
其次,国内在硬性财务指标上要求较高,而美国的上市条件则相对灵活宽松。互联网企业初期往往难以盈利,多数无法满足国内的上市条件。纽交所、纳斯达克对IPO公司没有“连续盈利”的要求,且盈利标准可以用其他标准替代。此外,对IPO公司的存续期也没有必须三年以上的要求。如果以中小板上市“3年连续盈利”、“3年3000万”的标准衡量,已经赴美上市的企业中,有不少达不到国内中小板的上市标准。
第三,美国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情有独钟。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中国概念股在美国受追捧,与在国内创业板上市相比,能“卖”出更好的价钱,企业也能获得更多的融资。高科技行业属于高风险投资行业,国内资本对风险投资的兴趣远不如美国投资者大。
第四,国内IPO的隐性门槛容易让互联网企业“望而生畏”,这些隐性门槛包括股权激励、募集资金投向等规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互联网企业无法预知准确的并购目标和资金投向,要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应对,甚至要预留现金以备未来行业低谷时“过冬”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