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改革主旋律的两会刚刚闭幕,人民币汇率改革就出台了新的制度安排。
3月15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扩大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自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
这是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的第三次扩大。此前,2007年5月21日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由0.3%扩大至0.5%,2012年4月14日又由0.5%扩大至1%。
扩大浮动幅度体现了汇改的市场化取向,提法的变化意味着汇率形成机制发生重大调整
“此次扩大汇率浮动幅度体现了汇率改革的市场化取向,表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沿着市场化方向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说。
央行新闻发言人也表示,汇率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价格,是有效配置国内国际资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有利于增强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不断优化资金配置效率,进一步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选择现在这样一个时点扩大汇率浮动幅度,显然经过精心的考量”,丁志杰分析,前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出现阶段性贬值,上周刚刚恢复常态,在这一过程中,央行没有进行干预,而是乐见其成,放手让市场决定汇率,因此,从贬值到常态的市场波动过程恰恰表明人民币汇率已接近均衡水平。“当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水平,没有明显的升值或贬值倾向,一切处于‘原点’时,正是扩大汇率浮动幅度的最佳时间窗口”。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细心人会发现,在这次扩大汇率浮动幅度的央行公告中,第一次没有提“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而是开始使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提法。“提法的变化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生重大调整,央行不再需要进行常态式干预,这为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丁志杰说。
中长期看汇率升值空间大于贬值空间,短期看不排除出现调整性贬值的可能
扩大汇率浮动幅度后,人民币汇率走势将何去何从?
“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与人民币汇率升贬没有直接关系”,央行新闻发言人认为,人民币汇率变化主要取决于以国际收支为基础的外汇供求状况。2013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已降至2.1%,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升值的基础。同时,我国财政金融风险可控,外汇储备充裕,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强,人民币汇率也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
“随着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未来人民币将与国际主要货币一样,有充分弹性的双向波动会成为常态。”这位发言人说。
“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上依然一枝独秀,决定了人民币不会出现趋势性贬值,汇率升值空间要大于贬值空间。从短期看,市场为了适应新的制度安排,不排除出现人民币汇率调整性贬值的可能。”丁志杰坦言。
他分析,在过去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局面下,不少投资者往往做多人民币、做空美元,也就是买入人民币、卖出美元。扩大汇率浮动幅度后,人民币汇率向下的空间也随之扩大,这种投机性做法的风险加大。于是,为了规避风险,这些投资者会进行反向平仓,卖出人民币、买入美元,短期内会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压力。“2012年4月14日,汇率浮动幅度从0.5%扩大至1%,此后人民币汇率经历了约一个季度左右的调整性贬值”。
此次调整幅度在市场主体可承受范围内,央行将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干预
“汇率浮动幅度扩大后,人民币汇率升贬将成为常态,企业外汇头寸和对外经贸活动面临的风险增大,应当积极利用汇率避险产品管理汇率风险。”丁志杰说。
事实上,在主要货币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当代货币体系下,各类企业必然要面对本币与其他各种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应当说,相比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人民币汇率无论是浮动幅度还是实际波动都是比较小的。“从全球范围看,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汇率是自由浮动的,其他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其货币汇率的浮动幅度也比人民币大得多。”央行新闻发言人说。
这位发言人表示,扩大汇率浮动幅度充分考虑了经济主体的适应能力,有步骤地推进,调整幅度在各类市场主体可承受的范围内。
扩大汇率浮动幅度对普通百姓影响不大。“中国经济良好的基本面夯实了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基础,持有人民币资产仍是较为合理的选择。”丁志杰说。
在谈及下一步推进汇改的安排时,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会继续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将进一步发挥市场汇率的作用,央行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干预,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