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道投资兑付违约事件有了最新进展。昨日(3月13日)中午,多名优道投资的投资者收到了其董事长杨志琴发来的消息:“上市公司会公告,法人签字和公章都有,这次赖不掉,必须承认。”就在昨日晚间,国创能源(600145,收盘价4.72元)公告,公司确实收到了优道投资的融资转款。
“上市公司连证监会批准其定向增发的批文都没有拿到就从社会上募集资金,这种行为属于非法集资,如果这笔资金拿不回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就有合伙诈骗的嫌疑。”严义明律师事务所严义明律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
巨额资金流入国创能源
由于优道投资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与其合作的上市公司、委托银行、以及担保方纷纷站出来撇清关系;而优道投资始终坚称,其募集的资金已经转给上市公司,其出示的证据之一就是一份有托管银行盖章的银行流水账单,收款方是国创能源。
优道投资的资料显示,其以国创能源定向增发为由头,向社会公开发行的产品 “优盈1号·国创能源定增投资基金”共两期,募集资金在7亿元左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相关证据也显示,优道投资确实通过多次分批打款,向国创能源账户先后汇入多笔款项。其中较早的一笔汇款,就是优道投资管理的富义基金,通过天津银行上海分行,向国创能源开在渤海银行上海静安支行的账户付款4000万元,日期是2012年12月3日。
此前,《每日经济新闻》曾向国创能源董秘王强核实这一情况,他明确向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层面未与优道投资有任何合作。
然而,国创能源在最新公告中承认,董事长周剑云于2012年6月20日代表公司分别与陈世达、贵州阳洋矿业投资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阳洋矿业)、优道投资签订了《委托融资协议书》、《融资服务框架协议》(上述两协议未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审批)。国创能源在优道投资融资过程中提供了监管账户。协议约定,陈世达委托阳洋矿业代理融资事宜。
其中,《委托融资协议书》由陈世达、阳洋矿业、国创能源三方签订,陈世达委托阳洋矿业投资有限公司代理融资事宜;《融资服务框架协议》由阳洋矿业、优道投资、国创能源三方签订,国创能源为本次融资提供监管账户,融资额度为10亿元,但实际融资额以阳洋矿业与优道投资及其合伙企业实际融资额度为准。国创能源承诺定向增发成功后,确保上海优道投资15亿元的认购份额不变。
陈世达何许人也?国创能源定向增发拟收购的资产,就是香港商人陈世达拥有的、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THC(TripleHCoal,LLC)煤矿资产。
律师:国创能源涉嫌非法集资
根据国创能源自己的说法,“协议各方承诺,本次融资只能用于参与认购公司定向增发份额及定向增发收购资产的费用。”这也意味着这笔钱属于专款专用,但由于国创能源的定向增发流产,这笔款项原本应该牢牢地锁定在监管账户之上。
但在签署了上述协议之后,优道投资通过发行国创能源定增基金,将募集资金打给国创能源监管账户。随后,国创能源根据陈世达、阳洋矿业委托对上述资金进行了划转。
这笔巨额资金由优道投资向国创能源提供,用途也十分明确——只能用于定向增发。然而上市公司却根据陈世达、阳洋矿业委托将这笔钱划转出去。对此,严义明律师指出,如果没有优道投资的同意,上市公司是不允许也没有资格动用这笔钱。“募集资金的主体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必须承担主要责任,上市公司这一做法涉及非法募集资金。”
“正常来说这笔钱就不应该募集,公开募集资金要在证监会批复之后才可以实施,不然就是非法募集资金。如今证监会没有批复,钱就应该还回来,如果还不回来,就是以非法占用他人资金为目的,涉嫌集资诈骗罪,负有刑事责任。”严义明律师进一步分析道。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沈国权指出,“既然未通过优道投资的允许,上市公司自己动用了这笔资金,那么上市公司就需要给优道投资赔付所有资金。”若国创能源无法兑付,将面临被控刑事诈骗的风险。
优道投资如今具体融了多少资金,又给国创能源转了多少资金?国创能源表示,协议的融资额度为10亿元,但实际融资额目前还需核实。根据优道投资发行的两款产品计算,这笔融资总额接近7亿元。
投资者状告至证监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优道投资的多位投资者从全国各地已经达到北京,目前已经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相关材料,并向证监会举报国创能源涉嫌非法集资。证监会方面也已经确定接收了材料,其中包括国创能源与优道投资之间的汇款证明等。随后,证监会告知投资者15天之内会进行回复。
优道投资的项目涉及全国各地上百名投资者,每位投资者的资金都在50万元以上。“购买优道产品的钱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还涉及我们家两个亲戚,年纪都很大了,所有身家都交给我来理财,如今到期难以兑付,我根本不敢告诉我们家的亲戚。”X先生从证监会出来之后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如今这笔钱去了哪?优道投资能否兑现?一点信息都无法掌握。X先生表示自己一直处于焦灼不安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不仅仅只有X先生一人,此次来京的多位投资者都表示苦不堪言。
事实上,今年1月,贵州证监局称,将对国创能源信息披露违规及现金流造假进行调查核实,如今这项调查并无最新进展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