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傍着腾讯玩整容 乐居“二婚”难言幸福

2014年03月13日 10:50    来源: 中国网    

  乐居又要“二婚”了。

  2014年3月10日,易居宣布旗下全资子公司乐居控股有限公司(“乐居”)已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招股书,计划进行首次公开募股。代表其普通股的美国存托凭证届时将在美国一家主要的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IPO计划”)。

  美股投资者对即将“嫁”往纳斯达克的名为“乐居”公司或许陌生,但对“中房信”(代码 CRIC)一定记忆犹新。

  中房信 (CRIC)是由易居旗下房地产数据库业务和新浪旗下房地产业务合并组成,网站名乐居,于2009年10月16日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共发行美国存托股票(ADS)1800万股,发行价每股12美元,募集资金约2.16亿美元。 “中房信”以12美元发行,上市后瞬间冲高到12.7美元,随后因为缺乏业绩支撑,股价逐级下跌,最低下探到3.12美元左右,最后在2012年初退市。用血本无归来形容中房信的投资者毫不夸张。

  这样一只让投资者血本无归的概念股何以在一年多后敢于卷土重来呢?今天的整容术真的能让女人心想事成?

  在宣布准备上市的公告里的第二段这样写到:乐居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发基于房地产移动电商的相关软件和工具。腾讯将授权乐居在微信平台上批量开通房产项目公开账号。乐居同意将微信支付解决方案成为乐居用户在微信平台进行房地产线上线下(O2O)电子商务的默认支付方式。

  原来是假借腾讯来操刀整容!

  尽管腾讯在电商领域成绩一塌糊涂,如果真是傍上微信,鸡犬升天也在情理之中。但乐居公告中通篇只有“战略合作” 一词,既没有合作金额,也没有收购,没有换股,甚至连大佬出席“战略合作”签字仪式的照片也没有。乐居在自己的网站也只有短讯、简讯。如此重大的事件,似乎有点太过低调,与乐居的一惯做法不符。而合作的另一方,腾讯就更加吝啬了,没有声明,也没有公告,连新闻也没有,只有腾讯科技频道转发了一条消息,配的是一张多年前易居登录纳斯达克的照片……,难怪有业内人事感叹:不就是开几个公共帐号吗?这样就能上市圈钱了?

  乐居上一次整容找的是百度。花费2亿购买百度搜索入口,对外声称组建百度乐居,4年下来一无所获。此次与腾讯合作跟上次最大的不同是,当年的公告还有一张李彦宏与周忻、曹国伟握手言欢的照片。

  乐居非常擅长制造概念,从成立之初到今,先后推出过网上售楼部、地产博客、400客服电话、百度乐居、地产微博、微米、电商平台等多款创新产品,近三年来更是每年一个重量及新产品,从2012年的电商3.0,到2013年的乐居贷,直到今年宣布与腾讯合作,推出移动电商及移动支付概念。花样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像善变的女子每天一换妆容,锥子脸、奶茶型,永远瞄着市场的喜好。瑞景地产总经理在微博上的调侃最为到位:“周老板,房牛加+微信+微博+微米+新浪乐居+中信金融+百度乐居+易居代理+旅游地产+中旅服+诺亚财富+星汉资本+克尔瑞+太立德仁+易居研究院+易居臣信,你精力够吗?”

  乐居的概念与新产品最后的命运都是不了了之,而实际效果更是微乎其微。相对应的是,在概念创造上一直采用跟随战术的搜房,用乐居创造的诸多概念赚了个盆满钵满,市值达到70多亿美金,比乐居母公司易居(19亿美金)和新浪(45亿美金)之和还要多。

  易居与新浪合资,看重的是新浪的门户功能,借力新浪实现了中房信的成功上市;此次易居与腾讯“合作”,是想借腾讯的移动社交功能概念,在实现乐居再次上市同时可以获得更好的估值,俗称给资本市场讲故事。究其实,不过是更名后的“二嫁寻富记”。

  据不愿署名的乐居高层透露,周忻是受到搜房高市值的刺激,决定让乐居再次分拆上市。根据乐居公布的财报,乐居2013年总收为3.35亿美元,约为搜房6.37亿美元的一半。虽然乐居一直通过艾瑞发布各种统计声称自己是行业第一,但资本市场更相信财报,更何况中房信曾有一旦上市就业绩变脸的前科,乐观地讲,一般也只会给出相当于搜房1/3到1/5甚至更低的估值。

  再来看看乐居的母公司易居的赢利能力。11日,易居中国公布2013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在2万多易居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2013年的总营业额达到7.311亿美元,营运利润为1.025亿美元,对比2012年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人均利润仅5000美元!这个翻身仗有多漂亮就见人见智了。难怪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开玩笑地说:“要吸取09年的教训,这次上市后一定要把股票抛干净!当然,能来回忽悠资本市场也是不小的本事。”

  诚然,“二嫁”何尝不是励志故事?

  一直采取跟随策略的搜房这次该怎么办呢?是也去微信开公共帐号,还是与阿里系合作搞出一个支付宝付房款呢?

  看来,故事已然开篇。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