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配金融资源 服务实体经济
左图 广西柳州市一家小企业职工在生产洗衣机电子元件板。据统计,2013年柳州辖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81.42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4.6亿元。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摄
上图 在山东省郯城县郯城街道小埠岭村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村民在用电话POS机刷卡取款。近年来,山东省郯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社区、村(街)超市、商店等地方设立了2000多处助农取款服务点。 张春雷摄(新华社发)
1
转变发展理念
金融和实体经济相生相长
本报记者 赵淑兰
受访人:
耿学梅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
詹夏来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吴光纯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九棵松生态园林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核心,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资金支持,反过来,金融又依赖实体经济的利润支撑,两者互相促进,共同推动经济金融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耿学梅认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金融助力。转型追求的是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金融也要讲究效益。如果实体企业发展前景不看好,金融不会愿意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但是如果金融一味追求绝对安全和高利润,难免会让实体经济感到贷款难、融资难、成本高。金融惜贷,会增加实体经济的困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这代表了人民的心声,特别是代表了广大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三农’的心声。”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说。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九棵松生态园林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光纯认为,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变,要靠政府和市场的外力作用。耿学梅代表认为,要使银行转变观念,更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关键是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竞争必然会产生效率,把金融搞活。如果金融部门在服务实体经济中获得的收益高于在银行间空转获得的收益,资金自然会进入实体经济。
詹夏来代表则认为,要使金融部门转变经营理念,关键是国家应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加大力度。比如,安徽是农业大省,可考虑把安徽省作为发展普惠金融试点省,重点支持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尤其是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后,可考虑在满足监管指标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多存多贷,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应量,减少资金在金融体系的滞留量。
2
适配金融资源
存量和增量资源盘活优化
本报记者 祝惠春
受访人:
白重恩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
董文标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
刘惠好 全国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
市场经济中,金融资源的配置对实体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代表委员们指出,现实中存在着金融资源配置失衡现象。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白重恩认为,一方面,大型央企和国企持续成为金融资源优先配置的对象,甚至一些产能过剩、低效率企业还占用着大量的金融资源,这容易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下降。另一方面,大量小微企业、“三农”及个人创业者,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中却常常被冷落,难以从正规金融系统取得融资。金融资源配置失衡,不利于打造升级版的中国经济,这个问题必须尽早解决。
如何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使之实现从“错配”到“适配”的转变?代表委员们指出,金融政策上要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等弱质产业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支持和促进消费升级,以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撬动社会资金的流动,推动和引导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结构调整,增强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
具体来说,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作出努力。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要基于“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贷款新规理念,最大限度地确保新增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坚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原则,增强资金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同时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从外部改革来讲,首先是存量金融资源结构的调整。提高大型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减少金融资源占用,将腾出的一部分金融资源用于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其次是将眼光转向增量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认为,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将助力解决“融资难”问题。
与此同时,金融领域的改革要坚定推进。全国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刘惠好表示,金融改革正处于“千帆竞发”之时,其中利率市场化已经呼之欲出。目前,对贷款、外币及大额存款业务的利率已实现市场化,仅有零售存款利率还不能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她建议,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事关经济转型和金融结构调整,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应尽快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转板制度的顶层设计。
3
拓宽服务领域
信贷和产业政策有效结合
本报记者 石 伟
受访人:
郑新聪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泉州市市长
代表委员们认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核心就是金融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对于银行来说,需要考虑自己的信贷政策和国家的产业政策如何来配合,多向小微、“三农”、高科技等实体经济倾斜。现在由于受相关制度和发展因素的制约,相当数量的资金仍然在实体经济之外。想让中小企业得到更多“活水”,除商业银行外,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互联网应该扮演“引水者”的角色。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泉州市市长郑新聪介绍说,泉州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三个金融改革试验区,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支持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目前泉州的许多小微企业和偏远农村已经尝到了甜头。在泉州的边、远、偏、高地区,农民正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泉州农信社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截至2013年年底,泉州农信社和农商银行用户的电子交易替代率达到83.52%,这个数字已经与城市居民相差无几。
郑新聪代表表示,泉州市将从进一步做优政策、做大规模、创新产品和优化环境等方面,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突破金改关键环节,建立健全金改支撑体系,促进优质金融资源集聚,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更多更好的实效。
不仅如此,农业保险也越来越被农民所熟知。目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的险种,基本覆盖主要粮食作物、大宗经济作物及养殖业的主要品种,开办区域已覆盖到绝大部分省市区。代表委员们认为,农业保险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并帮助更多农民享受到农业保险的好处。农业保险最重要的是解决好“政府配餐”和“农民点菜”存在的矛盾,从顶层设计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代表委员们认为,应该对支持推广农业保险有一个整体的政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