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连奎
很多人对中国的前景表示悲观,其实没有必要,大家现在悲观是因为大家对经济增长的原理不理解,也不了解,大家只要懂得了经济增长的原理就会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国不仅有可能赶上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而且远远超过他们也是非常可能的,并且时间也不会很长。
从宏观看经济增长效率
经济增长的原理其实就是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也可以通俗的称为经济效率的提高,中国目前的劳动生产率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相比大概是十倍的差距,这个差距看似很大,其实是非常容易赶上的,没必要低估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
另外,经济增长是复合式增长,我国只需要花七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实现翻番。实际上,经济增长本身可以带来货币的增值,两者之和才是中国经济每年真正的增长速度,这个速度是非常高的。而真正的经济增长速度还要加上通胀率,如果加上通胀率和货币升值,中国经济每年增长10%以上是很正常的,这是从宏观方面进行的解释。
从微观看经济增长效率
从微观上看,经济效率从宏观上看起来非常抽象,但是具体化之后又非常的形象,经济增长效率从供给的角度主要取决于生产效率和交换效率两部分,从需求的角度主要取决于财富的分配平均度。
笔者认为,可从三个方面来看,如公路越来越宽,铁路的速度越来越快,高速公路越来越密都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率,第二,企业工厂生产的自动化越来越高,生产工艺越来越先进,生产同样多的产品所耗费的劳动力越来越少,所耗费的材料越来越少,这都体现了经济效率的提高;第三,我国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小,生活越来越有保障,也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经济效率。
以上三方面都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关键,而且是中国目前改善最快的领域,我国每年所需要实现的经济增长速度不过10%,而现在各行各业的效率提升是极快的,他们并不是以百分之几的速度提高,也不是以一倍两倍的效率提高,而往往是以十倍,甚至更多的速度提高。比如现在流行的4G技术,比家庭拨号上网快200倍,是3G移动电话传输速率的50倍,在农业上,大型农业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型拖拉机的十倍,而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效率是传统农业收获方式的几十倍。现代化的养牛场一人可以养500头牛,而传统养牛场只能养几十头,农户散养最多也只能两三头。在LED灯生产企业采用自动化配装后,效率可以提高35倍左右,很多原本需要几百人的工厂,进行自动化改造之后,只需要几十个人,甚至变成了“无人工厂”,这些都是经常见到的新闻,真真实实的反映出效率的改善,也是每天都在中国发生的事情,这些变化落实到经济数据上就是经济增长率。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
也许有人会问,你说的这些条件,是中国独有的吗?难道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具备吗?客观的说,其他国家并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比如有的国家没有必要的道路设施,没有道路的地区工厂的建立就无从谈起,比如印度就面临这种情况,还有的国家缺乏电力,工厂即使建立了也没法开工生产,比如我国的近邻缅甸、柬埔寨等,还有的国家没有足够的大学生,即使建立了工厂,有了充足的电力,也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加工或装配性的工业,因为他们缺乏高端人才进行生产工艺的改进,比如斯里兰卡就属于这种情况,而只有中国才具备了以上的条件。
中国不停的修建道路使得物流速度越来越快,并大力建设风电、水电,核电,超高压远程输电设施使我国的工厂有充足的电力,另外政府每年培养大量的大学毕业生,特别是理工科毕业生,这些人进入工厂后成了工程师,他们不断的改进生产工艺,让我们的产品生产的越来越快,这些是中国有别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地方。
发达国家之所以比我们发达,就是因为他们的高速公路比我们更密,铁路里程比我们更长,工业生产的工艺比我们更先进,这些正在被中国迎头赶上。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发达国家过去的经济一直都是以1%或2%的速度在增长,他们之所以发展的更好是因为他们步入工业社会的时间更长而已,目前发达国家如果还是以1%-3%的速度增长,那他们完全有被中国超越的危险,这些从具体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比如美国的有识之士一直呼吁修建高铁,但是碍于高速公路利益集团的阻扰一直没能实现,在英国第一条高铁建成的时间为2030年。而中国南车制造的CIT500型的高速火车试验速度已经达到了605公里/小时,中国的这些发展优势,在其他国家都不具备。
当我国的高速公路比美国密度更大、工厂的自动化程度比美国更高的时候,我国在经济上就超越了美国。当然,美国并不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在北欧,他们的社会保障非常的健全,如果在这方面能超越北欧,那中国就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
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确实很大,但净出口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却微乎其微,连10%都不到,中国经济增长一直依赖内生动力,也就是笔者上面指出的诸如交通效率和工厂效率的改善。
一个微观经济效率在持续改善的经济体,其经济发展是不会停滞的,而当下的中国这种经济效率的改善不是单一,而是全方面、全方位、全行业的,中国很少有哪个行业不在改变,而且这些改变并没有呈现衰减的迹象,并一直呈加速状态进行,这些改变足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实现成倍数增长。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世界经济项目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