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金融医生”把脉经济增长——透视吉林经济转型新思维

2014年03月04日 11:22    来源: 新华网     王存理 王晓明 段续

  涉农领域贷款连年增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增长迅猛,拉动第一、第三产业增幅逐年攀升……作为我国传统老工业基地,2010年以来吉林省通过金融向农村、小微企业倾斜,给经济结构的薄弱环节注入动力,通过“金融医生”把脉经济增长并开“处方”,经济发展结构性难题正逐步破解,折射出新时期引领经济转型的新思维。

  金融创新搞活农村经济

  “以前贷款主要是几户联保,不仅找联保人麻烦,手续办起来也慢。”东丰县拉拉河镇村民邓喜才说,联保贷款办起来拖十几天很正常,而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当天就可拿到钱,利息更低。

  邓喜才口中的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是吉林省针对农村金融的重大创新。以土地预期收益,实现与金融机构的有效对接。如今,全省已为农户、专业合作社等涉农主体发放该类贷款近9000笔、3.56亿元。“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投放1万元,可实现农民增收不低于3000元。”吉林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高材林说。

  全国最早探索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从几年前的5家发展到如今的30多家;政府+银行+企业+农民的“四位一体”模式不断被复制……多种金融创新不断激发农村金融活力。

  民生银行主攻方向不是农村,如今也在探索、尝试。民生银行行长春分行行长白锐平说,通过“银行+企业+农户”模式,他们放款吉林市东福米业2亿元,由企业统一经营农民土地,将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实现规模化种植,农民稳定增收。

  从2010年的2056.2亿元到2013的3408.4亿元,全省涉农贷款余额增长迅猛,搞活农村经济,第一产业产值自2011年以来每年以5%以上的速度递增。

  破解小微企业担保难题

  “没有担保贷款就没有我的企业。”辽源逸翔袜业公司总经理张亮说,吉林省针对小微企业的担保体系建设,让他对企业的未来充满期待。

  2005年以来,吉林省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省的担保体系。“目前一共支持了31家政府担保公司。”国开行吉林省分行行长刘洪滨说,“每年给中小企业放款20亿至25亿元左右。”

  政府在行动、金融机构在行动、企业在行动……各类文件陆续出台,各地纷纷出台细则。如吉林市对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同比每增加1亿元奖励10万元”。

  民生银行将小微企业整合建立起“城市商业合作社”,将小微企业整合“联保”,让其在不利金融环境下“抱团取暖”。手机批发商徐丽英说,第一次贷款就给她150万元,从前只能在邮储银行、农信社等机构贷款,金额最多不超过50万元。

  吉林省正谋划成立物权融资登记托管交易股份有限公司,让多年来无法作为银行抵押物,但具有效物权的资产能够通过这一平台与金融机构对接。“这将从根本上破解小微企业的抵押物难题。”吉林省塔罗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宝连说。

  2013年全省小微企业贷款比上年增长50.8%,高出全省放贷总额增幅34.2个百分点,全省放贷向基层倾斜势头明显。

  “诚信吉林”引领转型新思维

  2010至2012年,金融业贡献率从0.67%增长至2.7%。通过对三农、小微民营企业的金融创新,吉林老工业基地多年来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不断加强,金融产业倍增效应不断释放。

  吉林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从省政府办公厅独立出来,各市州、县陆续成立分管金融工作的机构,政府职能不断理顺;政府融资平台没有一笔违约;资产质量稳中向好,不良贷款占比稳步降低……

  在政府引导下,“诚信吉林”建设颇具成效。“吉林已走出前些年信用等级差,让众多金融机构望而却步的低谷,2005年以来在国开行总行信用评级中,始终保持一等AAA级。”刘洪滨说。

  从总量看,吉林不是金融大省;从结构看,直接融资的比例还偏低,但吉林把有限的金融力量用在了“刀刃”上。从3.7%到5.3%,第一产业增幅逐年攀升;从10.7%到11.3%,第三产业增幅稳步上扬……2010年以来,吉林经济增长结构趋势性转变明显。

  吉林人仍在不断探索:通过加快推进物权融资试点,利用物权融资平台提供连带保证,逐步解决农民创业融资问题;通过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进行差异化考核,适当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

  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认为,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与金融的有力支撑保障分不开。下一步将继续提升金融业贡献率,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为金融改革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