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试水混合所有制的中国石化逆势走强,能否成为好开端
大盘低迷调整,创业板指数频现暴跌。全国“两会”前夕,沪深股市以这样一种方式给市场各方出了一道深化改革的考题。
被种种沉疴新疾困扰的中国股市,究竟需要怎样的一剂“良药”?
沉疴新疾困扰中国股市
步入马年新春以来,A股在对资金面和政策面的良好预期推动下持续反弹。然而好景不长,沪深股市大盘重陷调整,创业板指数更在短短三个交易日内两度暴跌。蓝筹股和成长股联袂杀跌,让众多投资者损失惨重,更无所适从。
除了宏观经济复苏进程的不确定性,还有什么让市场如此忧虑?
结束长达一年多的“空窗期”,IPO于年初正式重启,大批新股蜂拥而至,令市场背负沉重的扩容压力。而新一轮新股发行机制改革“带病上阵”,不仅未能实现市场化定价的初衷,反而推升“炒新热”,加剧了市场的投机气氛。
去年下半年以来诞生的各类互联网理财产品,令货币基金规模在短短8个月内猛增近七成,并迅速逼近万亿元大关。大量场内资金扑向“余额宝”,折射着股市回报与投资者预期之间的巨大落差,也凸显移动互联时代资本市场监管的滞后与孤立。
审视A股长达数年的弱势,忧虑远不止于此。旨在促使股市优胜劣汰的退市制度,被指“形同虚设”;原是全球市场基本信用交易制度的融资融券,在本土市场被指异化为新的“财富绞肉机”;“光大乌龙事件”暴露券商风险内控缺失,同时也引发了中小投资者对于交易制度不公的质疑……
多年的改革开放,将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推上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与之相随,中国股市规模也一度跻身全球资本市场“第一军团”。
曾几何时,“亚太地区最具活力新兴市场”开始屡屡面临“熊冠全球”的尴尬?低迷的背后,沉疴新疾困扰着脆弱的中国股市。
改革诉求日趋强烈
“股市红利没有惠及全民,小投资者亏损严重,证券市场有太多的寻租腐败空间。股市不正常,大家都没有信心了。”谈及中国股市现状,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发出了“推进改革”的呼声。
同济大学财经与证券市场研究所所长石建勋也表示,多年来“重融资、轻投资”的状态,使得管理层的工作重心和政策重心倾向大机构和大股东,而忽视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维护。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法制建设也远远滞后于市场发展和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实际需要。这已经成为阻碍市场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亟待通过改革来解决。
面对种种弊病,市场参与各方对于推进股市改革的诉求正日趋强烈。推进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转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发行;恢复T+0,构建期、现协调的交易机制;降低股指期货市场准入门槛,让中小投资者获得对冲投资风险的公平机会;引入集团诉讼机制,改变中小投资者维权难的现状……
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康呼吁,应通过改革构建积极的、与宏观经济政策相协调的股市政策,以此引导“以融资为中心”的股市还原到“以投资为中心”的正确定位,减弱非理性预期对基本面与股市走势关联度的严重干扰。
股市改革绝非零敲碎打的权宜之计,而是全面、长远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而这,无疑考验着管理层的决心和智慧。
期待新一轮改革全面深化
事实上,在历任证监会主席的推动下,中国股市的改革举措不可谓不多,改革力度不可谓不强。然而,“*氏新政”似乎总难以真正达效。这不禁让人疑惑,中国股市究竟需要怎样的改革?
背负着为国企脱困历史使命而生,令中国股市多年来难以摆脱浓重的所有制色彩:国家既是证券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规则执行的监督者,又通过代理人成为市场的参与者。这种“角色冲突”,表现为政府部门强势介入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市场规模盲目扩张、国企“圈钱”冲动难以遏制等等,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股市生态的扭曲。
“如果说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继开业是新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次革命,股权分置改革和股指期货的推出是第二、第三次革命,尚在进行之中的发行体制改革是第四次革命,那么当今股市需要的,无疑是降低参与主体所有制区别意义的第五次‘革命’。”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康说。
在多位业界专家看来,依靠制度变革所带来的资本市场效率提升或许已经到达“临界状态”,要继续有效突破,有赖于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体系构建的整体推进。这意味着,当今股市期待的不仅仅是某一环节、某一领域的改良,更是置于宏观经济转型“顶层设计”之下的深度变革。
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战略决策,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正成为破题国企改革的新路径。而举行在即的全国“两会”,也被认为将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实现“大的突破”。
率先试水混合所有制的中国石化逆势走强,由此,市场参与各方也正密切关注,新一轮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由此持续释放的制度红利,能否成为引领中国股市走出低迷的一剂“良药”?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