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两桶油”改革或集中于下游 突破口不谋而合

2014年02月28日 10:24    来源: 新华网    

  当下,油气领域改革的话题十分热门。作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两家大型石化企业——中石油、中石化表现则略有不同。前者对能源局将管网服务向民资开放的举措三缄其口,后者则公告启动混合制改革。近日又被出在两会期间,石化行业改革将出台更多改革方案。国内券商以及国际大型投行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尽管两桶油改革调门略有不同,但其选择的改革突破口都集中在下游。”

  国际投行在最新的研报中指出:改革对中石油影响不大,甚至可以提升公司管道价值的变现能力。

  能源局就在本周初印发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明确提出将加强监管,促进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公平开放”被市场解读为,鼓励民资进入相关领域。从去年开始,市场一度疯传中石油将剥离管网,而能源局这份试行办法是否会加速剥离进程。带着种种疑问,上证报记者接触了中石油内部人士,得到的答案是:“政府鼓励多元化主体进入,中石油不会设障。”但对于将相关资产直接剥离的想法,该人士指出“这是太过理想化的一种猜测”。

  “天然气产业对上下游一体化要求程度较高,这一本质属性决定,独立天然气生产商目前的管网建设承接能力,难以与国内高速增长的天然气供求有效衔接。”该人士指出。据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1500亿立方米,2013年则增至1650亿立方米,增速位居各种能源之首。

  无论市场还是机构都指出,开放全国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业务是“正确的一步”,这并非人云亦云的结果。为何“气化中国”战略提出多年,迟迟只是一个梦。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战略室研究人员罗佐县指出,“气化中国”主要卡在管网。大力发展天然气的首要掣肘因素就在管网,而仅靠少数企业,难以发挥市场效率,因此要推进天然气管网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鼓励多元主体进入。根据公开数据,中国天然气管网总长度为5万公里,不到美国十分之一,而天然气消费量占比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为5%,世界平均水平为24%。

  更关注价值的市场机构则直言:对中石油而言,改革影响有限,而且更多是正面的。巴克莱资本最新的研报指出,随着国内天然气产量及进口额的增长,该业务盈利将不断上升。此前,中国石油一直希望将70000公里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价值变现。中石油在过去15个月中将两条管道分拆到两个不同的合资企业;其中一次交易令公司一次性获利40亿美元。

  巴克莱指出,引入民资建立合资企业将有助中石油优化资本开支。2013年,中国石油的实际资本支出可能比3500亿人民币的预算低8-10%,预计公司的资本支出在2014年将再下降5-7%。因此,现金流量将得到改善,加上天然气涨价,将带动2013-15年预测每股盈利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7.8%,预计资产回报率上升125-200个基点。

  对于中石化来说,26日有媒体称公司将考虑整个改革方案,“两会”期间将有进一步消息。中石化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改革始终在进行,但所谓的方案,以及“两会”的时间节点并无明确说法。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无论两桶油的表态如何,它们在做的改革方案都是从中下游入手。就中石油而言,油气管网的改革对其既有格局影响最小,又能顺应市场化的趋势。而对中石化来说,启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以营销板块为突破口。“营销说到底就是终端服务,也是下游领域。两桶油的改革选点可以说有不谋而合的味道。”林指出。(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