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资本大量流出并未出现 人民币汇率走低不会持续

2014年02月27日 07:43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张 忱

  

  本周以来,人民币延续了上周的弱势表现。在连续6天走低之后,人民币即期汇率26日再次低开,报6.1313,下午收盘报6.1255,虽未继续下行,但仍在低位徘徊,与年内高点相比,下调幅度接近1.5%;同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6.1192,比上一交易日下跌8个基点,最近7个交易日中有6天下跌。

  由于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近期美元走势相对平稳,此次人民币汇率连续走低让不少人感到意外。导致人民币走低的原因是什么?近期的走低是否会持续?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资本大量流出并未出现

  有观点认为,近期人民币走低的主要原因是资本流出。美银美林在2月24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随着人民币贬值趋势愈发明显,在美联储逐步缩减量化宽松的过程中,资金可能由流入变为流出,这会令中国的流动性状况有所恶化。

  但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高认为,最近的人民币走低并非由资本外逃导致。他说,这一次人民币走弱和去年6月份那次完全不同。去年6月,由于国内存在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的预期,面临资本流出的压力,导致国内利率水平攀升。但这一次,汇率走低的同时,利率也在走低,流动性是偏松的。另外一个反证来自NDF市场——一般认为与跨境资本流动高度相关的市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资本流出时,都会导致NDF市场中人民币贬值预期明显上升。可近期NDF人民币远期价格走势平稳,并未出现贬值预期。因此,资本流出的解释并不成立。

  近期人民币走低主要是短期因素导致。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分析,此轮波动更多是季节性因素导致。每年2月的贸易顺差都会出现明显下降。根据统计数据测算,从2000年到2013年,2月的顺差占全年比重都是最低的,只有1.2%。顺差小说明进口和购汇需求大,导致外汇需求上升。其次,过去几个月外汇贷款增长较快,商业银行可能为了补充头寸,增加购汇。另外,当汇率走弱的时候,会形成短期预期,预期的自我实现也会导致人民币汇率走低。

  有观点认为,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与央行的主动操作有关,对此,徐高认为,从去年10月到今年1月,我国贸易顺差处于高位,月平均水平超过300亿美元,央行有外汇占款投放的压力。另一方面,近期央行正在考虑扩大人民币即期汇率的日内波动幅度。此时在市场中营造一些人民币走低压力,有利于打消市场对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预防波幅放大之后人民币出现急涨的态势。从这两个因素考虑,央行可能有在市场中抛售人民币的动力,导致短期人民币汇率走低。谢亚轩表示,更多的还是市场因素在起作用,现在并没有足够的数据可以证明央行实施了引导,具体还需要看2月份外汇占款的变化。

  不存在大幅走低空间

  从基本面因素来看,人民币并不存在大幅走低空间。随着改革红利逐步释放,中国经济总体上还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常项目收支情况比较稳健,再加上比较充裕的外汇储备,即使美国退出QE会形成一些资金流出压力,也不会导致汇率大幅走低。

  今年年初的PMI数据走低,表明经济活动有放缓的迹象。有观点认为,这是一个利空人民币的因素。徐高分析,从今年全年来看,经济增长速度还是会比较平稳,没有必要太过悲观。而且,由于国内CPI水平很低,PPI也在下行,说明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在上升,相对于其他货币的购买力肯定也在增加,人民币面临的是升值压力。

  业内专家表示,从过去两年的走势来看,人民币汇率已经基本接近均衡水平,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会在6.0附近波动。谢亚轩认为,将来汇率的变化,要考虑中美两方面的因素。如果中国的年经济增速保持在7%左右,美国增速约为3%,两国的货币政策保持相对稳定,预计未来两三年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会以6.0为中枢上下波动。瑞银证券研究报告认为,从基本面看,中国仍有FDI净流入、贸易顺差依然较高,而且决策层希望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不太可能大幅走低,但双向波动将有所增大。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人民币汇率在均衡合理水平上的双向波动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改善涉外经济环境、防范金融风险。业内人士认为,去年四季度以来,部分外汇市场参与者押注人民币单边升值,在境外融资并在境内投资理财产品或信托,跨境套取境内外利差和人民币升值收益。这一波汇率的走低,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此前较为活跃的套利资金,有利于把汇率预期引向中性。

  那么,已经延续了一段时间的人民币汇率走低趋势还会延续多久?谢亚轩预计,此轮走低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至导致波动的季节性因素逐渐消失。比如,根据以往经验,2月至4月的顺差会比较低,到了5月份就会恢复正常。徐高认为,人民币汇率只是短期走弱,长期来看,人民币还是处在升值通道之中。现在中国的贸易顺差依然很大,人民币并不存在大幅走低的空间。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