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大妈购金对美联储回收出租的黄金构成威胁

2014年02月26日 09:39    来源: 东方今报    

  说起中国大妈,其实,人们更关注的是,为何中国大妈炒黄金、炒房、炒比特币?是因为中国大妈不敢高消费?还是没有别的投资渠道?

  【声音】

  “现在,股市低迷,房市调控,银行利息不高,民间拆借游走在灰色地带,银行利率赶不上物价涨幅。居民到底该如何投资、消费?也是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

  【无所不炒】海外房、比特币、口罩都抢过

  其实,中国大妈发力的何止黄金,还有海外房和比特币。

  去年,韩国济州岛预售屋热销,其中99%是中国大陆民众买的。有旅行社专门开辟济州岛看房旅游线,报名的都是中国大妈。

  据火币网统计,近日总交易额大于1000万元人民币的比特币贵宾用户中,40%为女性,中国大妈又现身比特币江湖。

  郑州也有炒比特币的大妈,“赔钱的多,赚钱的几乎没有。”河南省钱币公司国家注册黄金投资分析师杜磊介绍,不少大妈尝试了一下就不玩了。

  “中国大妈很容易跟风。”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向清介绍,2003年非典期间抢购板蓝根、口罩、白醋;2011年,日本核泄漏抢购碘盐;2013年9月抢购韩国济州岛房产……处处都有中国大妈的身影。

  【无奈才炒】 省吃俭用存点钱可钱天天还贬值

  “不买黄金还能买啥?”在郑州德化街一家珠宝店买金条的杨丽大妈无奈地说,自己去年10月黄金降到306元时,就买了50克,“今天又购买了30克。把钱存到银行是贬值,炒股行情不好,别的还能投资啥?”

  其实,杨大妈购买黄金的钱都是自己家里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现在物价在上涨,钱一直在贬值,除了买房外,大家根本不敢消费,更不敢高消费。”她说,像自己这样的工薪一族,“从没有想过能挣多少钱,只要不贬值不赔钱就心满意足了。”

  不过,她也坦言“大妈”的“本性难移”,一听到什么“消息”就特激动,就跟风,结果“买什么什么跌”。

  【黄金较量】 华尔街怕大妈囤黄金他们就没钱赚了

  “都说中国大妈打败华尔街金融大鳄,原来我也出力了?”正如杨丽大妈自嘲的那样,“管他啥华尔街,我只想着保值是一方面,自己就是喜欢这种黄澄澄、沉甸甸的感觉,比拿着人民币安心。”

  好多业内人士都评论说,中国大妈挑战华尔街大鳄是笑话。就连不少专家也纷纷站出来表示,中国大妈对金融风险的掌握能力普遍不强,对国际资本市场的认识也不够。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大妈未来遇到的金融风险要远远大于现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张捷则认为,华尔街可能真怕“中国大妈”,美联储可以把黄金租给别人,这些人租来黄金以后在市场上抛出去,然后等黄金价格下跌再买回来还给美联储。但他们怕中国大妈把黄金买回去做成金首饰戴在脖子上,他们想买也买不回来了。

  当然,也有评论说,中国人并非黄金市场上初来乍到的大玩家,而是最古老的玩家。中国大妈还没输,华尔街大鳄也未必是笑到最后的人。

  【黄金迷局】 除了炒金还有啥跌了也不会血本无归

  中国黄金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黄金消费量首次突破1000吨,达到1176.40吨;“中国也从世界最大的黄金出口国,变成了世界最大的进口国”。

  宋向清去年在国外考察时发现,全世界绝对不是只有中国大妈在抢金,在中国也不是只有“普通的邻居大妈”才抢金,而是全球各种收入阶层的投资者对黄金的集中性购买。这说明黄金在人类货币和金融体系中的作用逐渐提升,是因为世界经济和金融会慢慢从美国的“一体独大”走向多极化,这是任何人都不可改变的趋势。

  在宋向清看来,如今中国居民个人储蓄余额已高达41万亿元,中国大妈现象折射的其实是当前的中国消费者不差钱,但投资渠道过窄,国民消费潜力巨大。

  中国大妈是金融体制僵化的产物

  “中国大妈”不是指一群妇女,而是一个群体符号。

  这个群体手里有钱,心里没有安全感。尽管金本位的辉煌是百年之前,货币与黄金脱钩已40多年,黄金只是实际用途不大的稀有金属。但是,受传统历史和文化影响,它在老百姓心目中仍然是财富的象征。在经济低迷或对未来预期悲观时,它仍然比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政府欠条——“纸币”,更能给人以安全感。因此,与其说黄金是人类财富的避风港,不如说是人类心灵的避风港。

  这个群体身上有钱,身边却没有几条投资渠道。什么都在涨价,钱放在家能不缩水?但是,银行存款利率不及通胀率,股市低迷太容易被套牵,基金要担风险而利率又不怎么高,房子限购且价格已居高位……中国人追赶通货膨胀的安全投资渠道那么窄,不买黄金买什么?

  政府有限放开银行利率,3月1日即将实施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预示着民间借贷在温州告别“黑市”时代……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只有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才能让“中国大妈”不都聚在黄金柜台前,被金黄照花了双眼。


(责任编辑: 蔡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