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7号产品净值出现“断崖式”的暴跌,华润信托却表示,合同书里面已经完全揭示了风险,并表明本金可能会亏损,所以在风险披露方面是没问题的。
华润信托稳益产品系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前,华润信托稳益6号产品被爆一年亏损38%,现在该系列7号产品同样陷入巨亏泥潭。
此款名为“华润信托·稳益 7号(兴拓-青骓-中银债富)结构化固定收益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在最后1个月左右时间里,净值出现“断崖式”的暴跌。
产品投资顾问杉杉青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青骓投资”)出示的《华润稳益7号产品运作说明》显示,这款产品的最终净值跌至0.7339元,次级投资者亏损26.61%。
隐藏的双层杠杆
这款产品于2013年2月5日成立,期限12个月,优先级预期收益为5.3%,次级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0%-15%。
在产品宣传材料中提到,优先与次级认购比例不超过3:1,即如果信托资金发生损失,将以次级委托人的资金保证优先级本金、收益的安全。当时的一份推介材料显示,产品预计发行规模2亿元,中国银行的资金认购15000万元优先级,个人投资者购买对外发行的5000万元次级,并宣称中国银行将全程监控所投项目及资金流向。
《运作说明》显示,产品最终规模是2.4亿元,其中优先级为1.8亿元,劣后为0.6亿元。“3:1的杠杆比例并不高,如果按这个标准产品安全系数会大大提高。”上述阳光私募人士分析。
然而,在《运作说明》中提到,这款产品总共采用两种杠杆方式,除了在产品设计端采用优先、劣后的杠杆外,还在投资端采用回购放大的杠杆方式,最大的债券投资额度可达6亿元。
青骓投资认为,稳益7号属于优化杠杆设计,大幅降低产品的实际费用和杠杆成本,明显改善产品的风险收益比。
“债券私募基金行业的不成文规则是总杠杆不超过10倍,但其他产品大多都是直接通过将优先、劣后设计为9:1实现,这样可以向投资者清楚揭示风险。”上述阳光私募人士表示。
查阅产品的相关材料发现,“投资端回购放大的杠杆方式”在产品推介、投资策略材料中均未提及。仅在合同条款中提到,信托财产回购融资不得高于信托计划成立规模的1.5倍。
“该产品通过双层放杠杆的方式,就应该在推介材料中向投资者进行充分信息披露。仅在合同条款中有提及,这种风险披露是不够充分的。”上述阳光私募人士说。
华润信托表示,合同书里面已经完全揭示了风险,并表明本金可能会亏损,所以在风险披露方面是没问题的。
净值暴跌幕后
2013年3月末、6月末、9月末,12月末,该产品净值分别为0.9949元、1.0311元、0.9981元和0.9921元。然而,在2014年2月4日,产品净值跌至0.9332元,并于2月7日大跌至0.7339元。
令投资者不解的是,在2014年的1个多月时间,产品净值亏损何以迅速扩大至26.61%?
上述《运作说明》提到,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产品持有债券已增仓至4.8亿元;进入三季度开始全面减仓,单个季度减少1亿元仓位;至四季度,伴随着债市不断超预期的下跌,青骓投资再减仓1亿元至2.8亿元。“这个减仓节奏比较慢,并且在2013年12月底还保留较高仓位,很可能是此前的投资发生亏损,保留仓位寄希望于债市反弹。”阳光私募人士分析。
2014年1月份,信托产品进入清仓期。青骓投资表示,在尽量减少清仓卖出损失的前提下产品如期清盘。2014年2月7日,产品全部变现。
青骓投资解释,因为所投资的债券多为交易所债券,计算产品净值时采用债券的收盘价对债券进行估值,但由于市场下跌,多数交易所债券的成交量很小,无法以收盘价卖出债券。因此在清仓时,抛售完持仓的价格低于此前的收盘价,导致产品净值在清仓阶段快速下跌。“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当时债市行情确实不乐观,并且交易量也不够好。但可能更多是因为当时投顾对债市后期并不乐观,加上产品即将到期,于是急忙甩卖清仓。”上述阳光私募人士说。 刘振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