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北京银行“触网”股价连涨 市场恐迎“乌鸦效应”

2014年02月20日 14:59    来源: 法制晚报     王思思 仝璇 平影影

  牵手小米 在移动互联网金融领域展开合作 应对冲击 多家银行上线“T+0”理财产品

   昨日,北京银行与小米签署协议,双方将在移动金融领域展开合作。受此影响,昨天银行股集体拉升,北京银行、中信银行涨停。今日早盘银行股未能延续昨日的强势,截至上午11时,除北京银行和中信银行继续飘红外,其他银行股均出现下跌。

  《法制晚报》记者上午走访多家银行发现, 为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各家银行都做出了反应,除推出自家的“T+0”理财产品、降低投资门槛外,对于客户转出资金购买互联网金融类的产品,也做出了“限购”的规定。

  外媒普遍认为,余额宝类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对中国传统银行业造成了冲击,中国金融业正面临改革。

  银行理财与互联网理财对比

  来源 产品名称 收益率 到账时间

  平安银行 平安盈 5.972% T+0实时到账

  工行浙江分行 天天益  5.996%  T+0实时到账

  支付宝   余额宝  6.22%  T+0实时到账

  微信   理财通  6.383%   T+0实时到账

  部分银行对理财通的

  “限购”政策

  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单笔单日限额5万元

  农业银行、广发银行、光大银行单笔单日限额1万元

  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单笔单日限额仅5000元

  浦发银行单月总额限定为10万元

  工商银行单月总额限定为5万元

  股市 牵手小米 北京银行股价连涨

  昨天,小米董事长雷军确认,近期将与北京银行合作“金贷宝”产品。据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一款结合公积金的个人消费贷款产品,最高额度达100万元。用户可以使用手机申请贷款。

  消息传出后,昨天下午开盘,北京银行的股价直接飙升9.96%,报7.95元/股,并快速封住涨停,随后中信银行也涨停。在这两只股票的带动下,其他银行股也纷纷上扬。

  今日早盘两市双双高开,之后冲高回落。盘面上,航天、保险、家电等板块涨幅居前,旅游、传媒、银行、房地产等板块跌幅居前。其中受利好影响的北京银行跳空高开后一路走高,截至上午11时记者发稿时,涨4.65%,报8.32元/股。

  短期上涨 股市恐迎“乌鸦效应”

  对于未来银行股的走势,多名业内人士上午分析称,受惠于互联网金融概念影响,短期会有一波上升行情。

  长城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黄飙认为,长期来看银行的基本面目前并没有改变,利率市场化、资产质量、监管和竞争加强等长期性负面因素将继续压制银行股估值抬升。

  中信建投分析师刘杨也表示,近期受全国两会召开以及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影响,银行股就已经上演了一轮“旱地拔葱”行情,如中信银行两周累计涨幅近50%。随着银行股的估值越来越高,未来银行股走势会更缺乏持续上行的动力。

  “一旦银行股回落,会拖累股指下跌,影响大盘交易气氛。而且银行股拉涨后,常常会导致其他二三线板块题材股下跌。因此银行股的上涨走势给市场带来的往往不是多头信号,而是‘乌鸦效应’。”刘杨说。

  银行 应对冲击 “T+0”产品扎堆出

  面对客户流失、资金紧张的局面,各家银行也开始上线自己的“T+0”业务。所谓“T+0”理财产品即开放式理财产品,当天存入、当天计息,由商业银行和基金公司合作销售,收益率通常比银行活期存款高10倍以上。

  去年底,平安银行率先与南方基金合作推出“平安盈”,资金实现“T+0”实时转出使用,起购金额1分钱。目前其7日年化收益率为5.972%,约为活期存款的17倍。

  记者上午了解到,目前交行先后携手交银施罗德与易方达基金,推出了“货币基金实时提现”业务;此外,工行浙江分行也联合工银瑞信推出了“天天益”快速赎回业务;建行目前正在筹备上线代销渠道T+0业务。

  同时,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对于5万元的投资门槛也开始放宽,用户首次购买时不需要到柜台面签,直接在网络上进行风险测评后,即可在网上进行购买。目前工行、交行、光大等多家银行均已向银监会上报了相关产品方案,等待批准。

  设置门槛 用户转出资金有上限

  对于“财大气粗”的银行来说,短期内余额宝类的产品难以撼动其根基。但面对冲击,银行也不得不“拉闸限流”。

  记者上午走访发现,各家银行对于用户转出资金购买余额宝类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均设置了最高限额,降低互联网金融的吸金速度。

  以理财通为例,工行规定购买理财通产品单月限额5万元,工行卡用户向理财通转账,如果超过5万元,用户则会被提示“购买金额超限,请修改”。

  对于支付宝转账来说,从绑定了快捷支付的银行卡转入到余额宝,每天每笔最高不超过5万元,如果要多转需到柜台修改每日限额。

  但是,各银行对自售的理财产品则没有过多要求,用户在完成风险评估后,只要资金充足,低至5万高至百万的理财均可购买。

  分析

  资金外流

  银行被迫转变思路

  央行近日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9402亿元,同比少增2.05万亿元。除了季节性因素,多名银行业内人士都认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分流是存款减少的重要原因。

  “余额宝等网络理财吸引走了非常多的客户,特别是散户和年轻人。”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财师告诉法晚记者,过去一年银行理财产品销量减少了5%左右。

  “以往银行有储户也有理财产品,在银行理财渠道的控制下,储蓄资金通常只是内部流动。”上述理财师表示,“比如储户本来在我们银行存了钱,想理财时就把这笔资金拿去买我们的理财产品,看似动作变了,但资金还是在银行体系内。”

  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不少银行面临的情况是中小额储户直接将资金搬出银行,“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多和货币基金合作,收益高于存款风险又较小,很多储户把钱搬过去都直接当高息存款,不会再搬回来。”这名理财师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众多银行才开始转变思路,开发T+0产品,并开展线下活动等。

  外媒观点 互联网金融 威胁中国银行业

  去年6月国内钱荒之时,美国《纽约时报》曾发表文章称,身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全球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中国的银行体系似乎很依赖政府的指引。

  《金融时报》网站在报道中也指出,中国各大银行自2005年陆续上市以来,每年都实现两位数的净利润增长。但中国的国有控股银行多年来坐享由政府保障的利润,得益于政府对贷款和存款利率的严格管制。

  如今,利率市场化以及中国储蓄领域的新进入者,都在侵蚀传统银行的利润率。《金融时报》表示,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套针对金融业的改革方案,自去年8月份以来,中国国家工商总局已经批准了30多份银行名称登记注册。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拥有超过5亿注册用户的阿里巴巴已经改变了中国零售市场,其推出的余额宝业务也将冲击银行传统的存款业务。

  《金融时报》认为,除阿里巴巴之外,还有4股力量将推动中国金融行业变革,分别是腾讯、苏宁、银行的电商业务、理财产品。

  美国《华尔街日报》也撰文称,中国金融市场长期以来被国有银行主导,不过中国科技公司正在进入这一市场,依靠在线平台推动行业创新。

  《纽约时报》援引新华汇富金融(Sunwah Kingsway)的分析师朱贤龙分析称,民营银行不会像传统银行那样从事存贷款业务,它们实际上正在建立一种在线支付系统。即使这些银行规模有限,它们的成立仍标志着相关机构正进一步开放金融业。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