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高送转股持续火爆 一季报业绩超预期股成热点

2014年02月19日 08:48    来源: 深圳商报     钟国斌

  高送转概念股成为当前市场一大热点,备受各路资金追捧表现不俗。与此同时,一季报业绩预增品种成了市场又一个布局方向。如何把握高送转概念机会和一季报业绩超预期品种,成了投资者春季行情胜券在握的关键因素。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高送转个股或将继续受到市场的热捧;而一季报业绩超预期品种,有望成为上半年机构布局的方向和重点。

  高送转概念股涨势不菲

  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昨日,沪深两市共有107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3年分红预案,其中,共有72家公司发布每10股送转5股以上(含5股)的高送转预案,其中10送转10股以上的公司达53家。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高送转上市公司以化工和机械设备行业占比最高,其中化工行业有10家,占比19.61%,机械设备行业有7家,占比13.73%,医药生物、传媒、计算机板块紧随其后。

  昨日,桑乐金连续第二日涨停。17日,特锐德、中钢天源、南方泵业、鼎龙股份等高送转概念均以涨停报收。此前的2月12日,西安饮食迎来第二个涨停,其原因亦是其推出的高送转方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昨日,安科瑞、桑乐金、佳讯飞鸿、卫宁软件、网宿科技、隆华节能、延华智能和卓翼科技等高送转概念股年内涨幅均超过40%。

  金百临咨询秦洪表示,今年的高送转正好契合大小非减持和小市值品种受捧。“一是不少高送转增股,其实都伴有大小非减持的信息,比如说鲁丰环保、三力士等;二是大多数高送转都集中在小市值品种当中。”秦洪说。

  从历年的炒作经验看,年报题材行情分三个阶段:一是年报还没有披露的时候,市场炒预期,那些业绩预计较好和有高送转预期的会被炒起来;二是年报刚开始披露,或者刚开始真正披露高送转个股的时候,比如A股中,安科瑞公布第一份高送转方案后,当时的年报概念股都表现得非常好;三是在年报集中披露前夕,也存在不少机会,时间上看,3月和4月为年报披露最密集的时期,2月份相对较少,部分好的股票就显得相对稀缺。

  不过,对于业绩增长的个股仍需要区别对待,甚至同为高送转亦有着截然不同的走势,谨防见光死。以网宿科技为例,在1月23日推出10股转增10股派息2元的分红预案后,24日涨停,随后股价每天都在创新高,并于2月10日超过贵州茅台成为两市第一高价股。不过,随着高送转方案的公布,也有一些公司股价见光死。如卓翼科技在2月11日晚间公布了10转10派1.1元的方案后,12日早盘涨停后快速回调,目前股价以横盘震荡整理为主。

  一季报业绩超预期股也受热捧

  一季报业绩超预期品种,成了机构提前挖掘的市场另一个潜在热点。

  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共有62家公司发布了2014年一季报预告,其中20家略增,9家预增,11家续盈,2家扭亏,预喜率达67.74%;另外还有7家续亏,10家略减,2家预减,1家不确定。

  其中,金浦钛业预计一季度净利润为800万元,同比增长1302.28%~2003.42%,暂列“预增王”首位。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公司称,因2013年6月1日,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完毕,自2013年4月1日起,原医药资产及相关负债全部剥离,购买资产南京钛白100%股权已并入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已变更为钛白粉生产、销售与研发。

  其他预计净利同比增长较大的公司分别是佳讯飞鸿(预计大增428%)、赛为智能(预计大增300%)、*ST大地(预计大增180%)、三力士(预计最高幅度100%)、卓翼科技(预计增长80%~100%)。其中佳讯飞鸿和卓翼科技涨幅均超过44%。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经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的公司中,有45家公司是今年上市的新股,其中26个新股业绩预喜,占比达57.78%。这些次新股业绩提前曝光,消除了业绩不确定性,无疑成了游资重点炒作的一个板块。

  根据Wind数据,预计一季度业绩下滑的11只新股中,过半公司受上市发行费用影响。我武生物公告称,公司公开发行于2014年一季度完成,受计入当期损益的发行广告费、路演及财经公关费、上市酒会费等发行费用的影响,预计公司2014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较2013年同期下降23%~30%。同时,麦趣尔预计一季度净利下降5%~10%。公司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产生的路演推介、差旅费等部分发行费用不能从募集资金额中扣除,将计入2014年管理费用,因此2014年一季度业绩可能同比或占全年比重较低。此外,金轮股份、欣泰电气、汇中股份等多家公司一季度业绩也都受到股票发行费用影响。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一季报业绩超预期品种,是后市机构重点挖掘的潜在热点。近期的市场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一季报业绩超预期品种。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