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销售额超过16亿元;一线职工年平均工资超过10万元;职工中50%是大专以上学历;企业申请专利900项……这是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近几年交出的成绩单。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很多国有企业由于经营不善濒临破产,股份制改革是当时不少国企尝试的改革之路。常熟开关同样经历了股份制的洗礼,只不过在董事长唐春潮的带领下,常熟开关在这场洗礼中更主动求变,更主动求发展,历经七次改革,一步一步从濒临倒闭到浴火重生。
常熟开关的变革始终关注“员工利益”。1998年,企业第一次改制,也就是在这一年,国有股份开始退出,仅保留20%的股权,其余80%由企业职工持股会代表全体员工持有,激活了大家的工作热情;2000年,公司再次改制,国有股全部退出,转让给企业经营层及部分骨干,进一步激活骨干员工的积极性。
2004年根据政府要求,常开将工会持股转让给自然人持股,实行股权相对集中,员工除去分红后又获得13万元股份清算收入。2005年,为照顾普通员工的利益,常熟开关再一次增资扩股,普通员工纷纷入股,常熟开关再度实现了全员出资,全员享发展成果。
一系列的改革把常熟开关推向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11年,公司年利税总额达到了5.88亿元,2012年在此基础上利税又同比增长了8%。常熟开关提出,到2015年,销售收入将在2009年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2.5%。
“唐春潮、王春华、周雪柏、杨学军……”2010年7月6日,在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自然人股东股权转让约定书上,39名股东手写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一签字意味着这些公司董事包括唐春潮自己一旦退休,就要交出手中的股权,以后只能享受法定退休金而不能再享受企业分红,这也意味着更多年轻有为的员工将有机会获得公司股权,从而成为有决策实权的股东。
唐春潮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股东已到退休年龄,普遍做法是股东可“永久持股”,但这形成了“干活的人不持股、持股的人不干活”现象,一定程度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为破解企业发展这一瓶颈,唐春潮提出:废除企业股份“终身制”,实现股权“有序流转”。
2010年7月6日,公司召开股东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促进股份有序流动、构建企业长效发展机制的设想》,并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专门修改了《公司章程》,规定股东退休时要转让全部股份,注销股东资格,同时将优秀人才补充到股东队伍中,让股份有序流动,使股东的责、权、利真正得到有效统一,助推企业向前发展。
趁着这次改革,唐春潮身先士卒,2010年退休时退出自己全部股份。有人给他算了一笔账,这些股份在2011年可获收益1600多万元。
在常熟开关厂,公司里的每个员工,不管你是普通的一线工人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要努力上进,只要足够优秀,都有可能得到公司股份,甚至成为企业的董事长。
“退休股东退出的股份,要流转到那些对企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员工手里,也要兼顾新进员工的利益,这样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唐春潮告诉记者,目前,常熟开关在岗的1600多名员工,除进厂不满一年和考核不合格的,均持有公司一定数量的出资份额。
同时,退休股东退出的股份,还要向对企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倾斜,将优秀的管理人才、销售人才、技术人才,吸引到自然人股东队伍中。通过十个方面的具体考核,优秀人才获得提名后,经股东会有三分之二表决权的股东同意,就能进入股东会,成为自然人股东。这样就形成了没有门槛的上升通道。
目前,在常熟开关,职工中50%是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员中50%是研发人员,形成了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四级人才建设梯队,并率先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管瑞良是研究员级高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刚才还有猎头公司打来电话要我跳槽,被我婉拒了。”他说,公司这种股权机制很好地留住了人才,至今没有一名技术人员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