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粤港澳自贸区范围有望扩大 白云机场保税区或纳入

2014年02月13日 07:54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获悉,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有望纳入粤港澳自贸区开放范围。这意味着,此前市场预期的粤港澳自贸区将由南沙新区、前海新区、横琴新区三大区域扩大至四区域。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获悉,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有望纳入粤港澳自贸区开放范围。这意味着,此前市场预期的粤港澳自贸区将由南沙新区、前海新区、横琴新区三大区域扩大至四区域。

  业内人士表示,包括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新区、珠海横琴新区及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在内的粤港澳自贸区总面积将达931.385平方公里,到2020年可开发面积为295.385平方公里,远大于目前上海自贸区所规划的28平方公里。其中,广州南沙新区803平方公里,到2020年可开发面积为245平方公里;深圳前海新区15平方公里;珠海横琴新区106平方公里,到2020年可开发面积28平方公里;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7.385平方公里。

  业内人士表示,粤港澳自贸区更加广阔的可开发面积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很多的发展空间,也为仓储、加工、土地金融等自贸区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支持。

  广东省两会1月召开,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促进粤港澳台侨合作和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申报设立自由贸易园区,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在岸结算试点。来自广东省两会的消息称,自贸区名称不一定是“粤港澳自贸区”,但重点是面向香港和澳门。

  地方政府掀起自贸区申报热潮探因

  自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之后,包括广东、天津在内的诸多省份加入申报“自贸区”的申请队列。值得玩味的是,已结束的28个省级地方两会,除上海之外,共有21个省市自治区,将对接、准备或申报“自贸区”列为2014年的工作重点。对此,在分析人士看来,全国多地竞逐“自贸区”的背后,将会对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重要的影响。

  据中新网报道,随着江西、吉林两省人代会于昨日闭幕,2014年省级地方两会在春节前暂告一段落。记者盘点已结束的28个省级地方两会发现,除上海之外,共有21个省市自治区,将对接、准备或申报“自贸区”列为2014年的工作重点。专家表示,地方政府的积极态度值得肯定,但在自贸区的具体建设过程中,应尊重地方发展特性,因地制宜,警惕“同质化竞争”和“跟风潮”的出现。

  22省份政府工作报告点题自贸区规划定位显地方发展特色

  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成立及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上海自贸区地位的肯定,让“自贸区”成为最火爆的词汇之一,而这种火爆在今年的省级地方两会中得以集中体现:包括上海在内的22个省市自治区,在2014年的工作重点中,均提及自贸区的对接、准备、申报或建设。

  走在经济改革前沿的上海,已于去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自贸区。该市市长杨雄表示,2014年将全力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及时修订推出新版“负面清单”,并试行“安全审查机制、反垄断审查机制、信用管理体系、综合执法体系”等六方面新制度。

  作为上海的近邻,浙江目标明确,提出“积极争取设立舟山自由贸易港区”。而与浙江一样有自贸区规划明确表述的,还有河北、河南、湖北、内蒙古、辽宁、山东、四川、黑龙江和吉林等9个省区。

  其中,河北省长张庆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争取国家在曹妃甸设立自由贸易区”;身为北方沿海省份的辽宁和山东,均欲在滨海城市上做文章,分别提出“争取国家批准设立大连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支持青岛市申办建设自由贸易港区”。

  凭借与多国接壤的地理位置与口岸优势,延边省区表现积极。其中,黑龙江欲“争取设立中俄自由贸易区”,吉林表示将“推动设立吉林省自由贸易园区”,内蒙古则发挥老牌陆路口岸的长处,欲“尽快启动满洲里、二连浩特申报申建自由贸易区(园)工作”。此外,新疆、西藏、云南的自贸区规划亦紧盯延边、口岸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各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对申报自贸区的角色定位也不同。

  其中,重庆、江西与福建三省市均提出“主动对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或国家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天津、西藏则重视“探索”建设自贸区,广东、广西在共同关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的同时,分别提出“申报设立自由贸易园区”与“开展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的前期工作”。

  发达省区竞争力明显新批自贸区或有“税收洼地”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点燃了全国各地对自贸区的热情。

  针对此前有报道称全国已有12个地方自贸区获国务院批复、进入多部委联合调研阶段,中国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负责人24日对此予以否认。该负责人强调,“目前,除上海以外,国务院尚未批复设立任何其他自由贸易园(港)区。”

  自上海自贸区获批以来,社会对“谁是第二个自贸区”的猜测不断。记者梳理发现,天津、青岛、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一直被视为热门候选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此表示,上述地区角逐自贸区的竞争力确实明显,但根据“负面清单管理”的意图,新批自贸区“花落谁家”很难预测。

  孙立坚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相对来讲,产业基础、市场环境、企业政府互动比较好的地区获批成为自贸区,成果容易出得快、出得好,而市场化机制相对不完善的地方,试验效果则显滞后。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摸索期的国家来说,自贸区不会在全国范围内铺开,而是从专业化明确、差异化特点鲜明的地区中选择。”孙立坚说,“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成功的模式,并将这些模式再次优化,从这个角度看,天津、青岛、广东等地角逐自贸区的竞争力要大一些”。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也表达了类似看法。他告诉中新网记者,考虑到各地发展水平的不同,自贸区不会在全国“遍地开花”。

  对于新批自贸区的发展模式,孙立坚预测,2014年或将再有几个申报的地区获批自贸区,而新设自贸区在定位上或将不同于上海,并有一定程度的“税收洼地”。

  “上海自贸区旨在‘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目的是保证中国未来不落后于世界大格局的发展变化。但未来批复的自贸区有可能不再是‘试验’的概念,而是模仿新加坡或香港等成功的模式,且未来批复的自贸区或存在一定的‘税收洼地’,像发达国家一样给予一定的减税政策,比如,目前热炒的粤港澳自贸区若获批,其定位可能侧重于‘购物天堂’与‘自由港’”。孙立坚说。

  自贸区非单纯“政策红利” 专家吁警惕同质化竞争

  对于地方政府积极申报建设自贸区的做法,孙立坚在给予正面评价的同时,呼吁各地政府正确看待国家对自贸区的部署,排除“政策红利”思维的影响,并警惕受“政绩工程”价值观的驱使,搞千篇一律的“同质化竞争”。

  “各地将自贸区看成一种单纯的‘政策红利’而掀起申报潮,这最让人担心。如果地方政府抱着‘不搞自贸区会错失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且会影响升迁’的想法,便恰恰与自贸区的理念背道而驰”。孙立坚对记者说。

  “国家对自贸区的部署,显示之前各地跟着‘政策红利’走、‘一窝蜂式’发展的时代已经远去。”孙立坚强调,用开放的态度接受发达国家所建立起来的负面清单的管理方式,能够真正让各个地方的企业充分发挥其战斗力,发挥他们擅长的创造财富的方式。

  此外,这位长期关注自贸区的经济学者还指出,自贸区的申报和设立一定要用差异化的做法。他表示,各个地方要借鉴本地发展水平及比较优势,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体系,实现优势互补。

  “如果企业自主创造财富的能力得到发挥,地方的发展特色得到彰显,22个自贸区就不会像之前的政策红利那样,大家做着一件事情,而是做着22件事情。”孙立坚如是解释。

  孙立坚还认为,各地没有必要千篇一律地搞自贸区建设,而应在自贸区上看到未来商业运作的模式,实现市场、企业、政府之间良性互动的关系。

  对此,白明亦表示,各地申报建设自贸区不能“照猫画虎”、刻板地学习上海,“因为不是所有的申报地区都能成为自贸区,将上海自贸区优秀经验的一部分拿来学习,也可以获得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