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中移动4G资费1夜抵套房”段子引发持续关注。尽管中国移动迅速在技术层面进行了解释,但靠什么引爆公众的消费热情?如何实现电信市场上企业和用户的双赢?这些摆在三大运营商和相关监管部门面前的4G考题,似乎还没有清晰的答案。
“视频看不起,4G和3G还有啥区别?”
中国移动主打“覆盖广、速度快、移动上网更自在”的4G产品率先推出已有数月,然而一些“尝鲜”用户反映,现有4G数据业务的资费水平、套餐选择、覆盖情况并不如期待。一位用户直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北京市民吴女士用刚刚到手的年终奖购买了一部支持4G网络的iPhone5S,使用一段时间后她发现:“4G网络上的视频的确流畅,但要用4G手机看韩剧,费用十分惊人。”在使用过程中,吴女士习惯性地查看流量耗费情况,并不断关闭有可能耗费流量的应用。
北京市民朱凯威在比较他使用的两个手机套餐后发现,排除赠送部分,移动4G飞享套餐每月138元包含流量600MB,联通的3G卡每月156元包括500MB流量。“直观感受是,4G资费与3G阶段相差不大,这让4G产品失去优势。”
有专家指出,4G时代,用户手机上网的时间不会缩短,而网速更快了,流量自然会大幅增长,如果没有大幅降低资费水平,消费者自然不会为4G买单,因为“流量焦虑”会迫使消费者缩短上网时间。而反观一些电信业发达国家都积极推出极优惠的计费方式吸引用户,值得借鉴。
留日学生卢允中介绍,在日本东京大部分地区都能接收到非常快的4G信号。他使用的是SoftBank的iPhone合约套餐,每月支付日币8000元左右(相当于十碗拉面价格),即可使用“无限量上网”,不用担心流量“超支”。
开掘4G富矿,运营商拿什么抓住消费者的心?
春节以来,围绕4G的运营商广告大战已经上演。然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各有优劣的三大运营商该怎样应对才能抓住消费者的心?不少用户支招:做好服务!
近日,有用户前往北京联通东四环附近的营业厅将手机SIM卡更换为MicroSIM“小卡”,但营业厅工作人员表示换卡业务需在柜台办理,要“拿号等待”。这位用户回忆:“我下午1点拿的号,等到2点半,前面还有20多人,因为还要办事不得不放弃等待。”
面对用户的抱怨,联通工作人员只是说“柜台办理是规定”,并无更多解释。“现在连汽车保险都可以网购了,换手机卡还要在营业厅排上几个小时,作为全社会信息化支柱的运营商如此不看中服务效率,令人费解。”这位用户说。
在网络上,类似抱怨国内电信运营商服务态度和品质的网友不在少数。不少海外消费者表示,小细节恰恰体现出运营商的态度,面对4G时代的激烈竞争,唯有提升服务,才能赢得用户与市场。
在英国留学的刘子轩说,她的同学曾因误操作给手机卡多充了10英镑,没抱期望地给运营商写了封邮件说明情况,“没想到,第二天朋友的银行卡就收到了运营商退回的10英镑。钱虽然不多,但是办事儿痛快,让消费者心里感觉很舒心,自然增加了几分忠诚度。”
不少海外用户指出,在服务人性化上,中国电信运营企业仍有较大差距。留学生常硕介绍,在美国,用户可以保持原有手机号码选择带入不同的运营商,体验来自不同企业的服务,这一点非常人性化。而在国内,用户选择手机号码后,如果想更换运营商则需要更换号码,从而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
用户普遍认为,4G将推动各种移动互联网企业、OTT业务更加快速发展,用户体验将成为整个IT市场竞争的核心,不能适应这一游戏规则的运营商必将被市场遗弃。
如何让信息消费走向公平透明?
4G时代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围绕用户体验、服务水平的争论也随之而来。专家认为,中国要迎头赶上4G的全球浪潮,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促进竞争,加强监管,建立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公平健康的电信市场环境。
“4G建设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中国正稳步推进建设进程。电信资费、网络覆盖、服务提升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打破市场垄断,引入竞争,以竞争压力带来提升动力。”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认为,虚拟运营商牌照下发或为电信市场注入活力,相关部门应调动虚拟运营商积极性参与市场竞争,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服务资费。
长期从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律师邱宝昌和董正伟等专家认为,目前三大运营商拥有各自专门的4G频率,运营商之间也不允许携号转网,具有明显的垄断嫌疑,这就容易造成对消费者体验的忽视,也带来不少消费维权的盲点与难点,因此必须加强监管,加大改革力度。
董正伟认为,国内立法机构、电信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强化一个意识,发展信息产业首要的是保护好消费者权益,鼓励消费者维权促进市场公平健康发展。
律师邱宝昌认为,在电信消费领域,消费者永远是弱势的群体,国外电信领域尝试以独立第三方机构来推动产业服务透明化,可以化解民众对于技术问题的疑虑,也可以促进电信产业健康发展,不失为一种选择。
专家认为,科技发展必然带来成本的降低,4G时代,运营商的盈利模式应该是建立在技术创新扩大用户使用规模基础上,政府应加大对电信行业反垄断执法,促进运营商的创新动力,比如探索按时间收费的流量计算方式,因为流量消耗快慢不好掌握,与网速、网络环境都有关,但时间是消费者可控的,就像国外已经实行的无限流量半月包、月包、季包套餐,就是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