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春节期间最热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近日公布了自家成绩单。近千万用户参与、收发总金额超过2亿元的这场“红包大战”,透露出哪些信号?当金融理财、吃饭AA买单、便利店购物等场景都接入移动支付,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移动支付巨头之争又将谁去谁留?
游戏基因巧战支付利器
春节长假,微信红包引爆社交圈,赚足了人气。腾讯公司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微信红包活动最高峰是在除夕夜,最高峰期间每分钟有2.5万个红包被领取,平均每个红包在10元内。从除夕到初八,超过800万用户参与了微信红包活动,超过4000万个红包被领取,平均每人抢了4个到5个红包。支付宝也晒出了自己的“春节红包”成绩单:春节7天,数百万用户通过支付宝钱包共计发放价值2亿元的红包,平均金额超过50元,最大的红包达到19万元。红包最高峰同样出现在除夕当天,用户收发的红包总金额高达5500万元。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主任胡延平认为,不论是从形式还是从产品推广的目的来看,微信红包和支付宝红包都有明显区别。“微信红包像是一个亲朋好友社交圈里相互间金额较小的游戏,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腾讯也是想借机激活微信支付的潜在客户。而支付宝红包更像是一个大卖场的实惠大抽奖。微信红包数额小,类似于电子商务C2C的模式,而支付宝的红包金额没有这么多的限制,支付宝是一个商业生态圈的商业促销活动,企业参加的比较多,商户多,是B2C和C2C的结合。”胡延平说。
新型网络红包仍留传统年味
尽管是基于手机的互联网“潮流产品”,但细看春节7天网友们派发的2亿元支付宝红包,几大特征仍然透露出传统习俗和年味。一是男性用户是发红包的主力,女性则是收钱的主力。从年龄来看,22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用户收到红包数远远高于发出数,与传统红包的发放情况也较为一致。但在同事之间、网络好友之间以及远方亲戚中,通过手机支付发放红包已经成为潮流。二是有来有往,礼尚往来。据支付宝统计,春节期间用户收红包的个数与发红包的个数之间大体呈正相关,有来有往也符合春节“回礼”习俗。三是手机支付发红包依旧讲究喜庆吉利,从金额上透出“好彩头”。从排行前50位的红包发放热门金额来看,除了默认的1元红包以外,“8.88”“88.88”等8或6组合的金额占据了大半江山,少有的例外是“13.14”元和“1314”元——数字爱情密码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移动支付争霸仍留悬念
尽管轰轰烈烈的“红包大战”已经收官,但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新春大战”仅仅只是2014年移动争霸赛的开始。巨头之争的背后,是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高速发展趋势仍将持续。胡延平认为,红包大战快速培育、催熟了市场,因为此前相当一部分用户还没有把移动支付用起来。移动支付的作用远不止使用在网络购物上,金融理财、缴纳水电费、借款还款、吃饭AA买单、一起游戏等功能正在不断被开发,当移动支付超越电子商务的工具属性,其市场规模可能达到电商规模的4倍。
抢红包之类互联网产品能否具有持续性,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张萌认为,抢红包其实是针对春节推出的比较符合节假日的产品,对开通微信新用户有带动作用,但长远来看,要培养移动支付的用户,还需要开发更多满足用户生活和应用场景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