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从制度建设和审核两方面对借壳进行严格监管,今后壳资源估值将回归合理
新的一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延续2013年的火爆行情。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申请基本信息及审核进度表》,1月份,证监会共接收了15家公司的25宗并购重组申请,受理了16家公司的21宗并购重组申请。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借壳公司踪迹难觅。
业内专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去年年底证监会明确借壳上市条件与IPO标准等同,并不允许在创业板借壳上市后,“壳资源”价值一落千丈,不少此前拟进行借壳的公司取消的并购重组。
2013年,并购重组成为市场关注焦点。统计数据显示,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在2013年一共召开了46次会议,审核了93个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项目)。
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IPO未开闸,而另一方面有上市融资要求的公司日益增多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
数据显示,审结的93个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中,获得无条件通过的有41单,占所有过会项目的44.09%;有条件通过的为45单,占比48.39%;遭到否决的项目7单,否决率为7.52%。
值得注意的是,被否的7单中,其中4单是借壳上市项目,产业并购只有1单被否,借壳上市项目的否决率远远高于产业并购。
“壳资源”炒作一直以来都是资本市场的治理难题。“炒壳”往往会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而且,“借壳”也为各种内幕交易提供了土壤。
2013年11月30日,针对市场反映比较强烈的壳资源炒作等问题,证监会发出《关于在借壳上市审核中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通知》,明确在审核中对借壳上市条件的把握由IPO标准“趋同”向“等同”逐渐过渡,并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提高了借壳上市的条件。
此前,2011年8月,证监会在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重组办法》)时,就提出借壳上市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趋同,并明确了相关资产要求。
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强化了对借壳上市的监管,使不少拟借壳公司萌生退意。
更重要的是,在上述《通知》发出后,证监会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改革的意见》,指出停摆一年多的IPO将在2014年1月重启。此外,证监会还表示,将为“实行股票注册制奠定良好基础”。
“壳资源”估值一落千丈,不少企业放弃借壳上市。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上述《通知》发出的一个月内,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上市公司超过10家。
2013年12月3日晚间,皇氏乳业公告称,由于公司与交易对方未能就拟筹划的重组方案中既定的目标达成一致意见,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2013年12月5日,江苏索普发布“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暨复牌公告”,因与重组方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难以就此次重组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相关各方决定终止本次资产重组事项。
不仅如此,2013年12月19日,在并购重组委2013年最后一场会议上,乐视网和蒙草抗旱的收购方案获得无条件通过,而景峰制药借壳*ST天一的重组方案被否决,原因是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73号)第十条第(三)项“重大资产重组所涉及的资产定价公允”的规定。
业内人士表示,证监会从制度建设和审核两方面对借壳对进行严格监管,起到了当头棒喝的效果,今后,“壳资源”将回归合理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