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市药企热衷医院药房托管 专家称药价虚高难撼动

2014年02月10日 07:04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张 敏

  编者按:日前,康美药业接连发布公告称,已与多家医院达成药房托管合作。一时间,药房托管这个低调潜行的医改试水之举,受到了投资者的关注。事实上,除了康美药业之外,不少药企早已与大大小小的医院进行着药房托管的合作,而且,范围正在加速扩大。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个相对陌生的“药房托管”概念,对医疗改革、对股市投资,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医院药房托管作为我国进行医药分业改革中的试点模式,已经有多年的历史。近日,康美药业两次公告称,与十家医院签署《医院药房托管协议》,再一次让社会的注意力集中在医药流通企业抢占医院药品供应市场上。

  据了解,目前上海医药、九州通、嘉事堂、一心堂、华润医药、白云山等医药企业已纷纷加入这个队伍大军中。有分析认为,流通药企接管医院药房业务,可以缓解高药价。但这并没有得到相关人士的认可。

  “多多少少可以降低部分药品的价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表示,“但不会产生本质上的改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研究室主任朱恒鹏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表示,医院将药房托管出去,并没有改变以药养医的模式,因而,医生的处方模式也很难改变,医生仍有拿回扣的动力,这样一来,高药价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控制。

  大佬纷纷涉水

  医院药房托管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医药流通企业开始涉足接管医院药房业务。

  近日,除了收购医院之外,康美药业宣布将接管10家医院的药房托管业务。而对于医药行业来说,这并不是一件新鲜事。

  早在2001年6月,广西柳州中医院决定把药房交给三九医药集团管理,这也是首次试水医院药房托管业务。此后的5年间,广西、湖北、青海、广东、上海、河北、山东、四川、江苏、北京等地都有医院陆续进行药房托管的试点。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承接药房托管的企业有29家。

  日前媒体报道,广药白云山子公司广州医药有限公司已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签订“现代医药物流延伸服务合作框架协议”,以药房托管形式进行合作。而广东省人民医院则和华润集团开展了合作。

  嘉事堂在2013年年报中透露,公司与朝阳医院签订协议,受托管理朝阳医院属下的自费药房和寿春药房,从2013年7月1日起正式接收管理。

  去年最为引人注意的是,2013年6月,鄂州市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市三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分别与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控股湖北有限公司、鄂州市安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三家中标药品配送企业签订了药房托管协议书。

  多家企业

  觊觎千亿元蛋糕

  为什么众多企业纷纷涉足医院托管业务?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或许和其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有关。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面对医药分开、公立医院改革、市场营销扁平化等行业新趋势,以往的商业服务方式和盈利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全行业不断探索出新型服务模式,例如对医院院内药品物流延伸服务、进行医院物流管理系统(SPD)试点、承接药房托管、承接医院药库外设管理以及药店承担社区医疗机构药房功能试点等。

  而承接药房托管业务背后存在巨大的市场。据商务部发布的《2012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数据,2012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达1.11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达2225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回落4个百分点。而医院药房的市场份额接近80%,即存在超8000亿元的潜在利益。

  朱恒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具体到药企来说,不仅可以降低流通成本,也可以获得稳定的终端,而后者是企业得到的最大的好处,“获得了终端,也增强了这些药品流通企业与药品生产厂商的议价能力”。

  在得到终端的同时,医改所引起的政策变化预期也让药企有了进军医院药房托管的动力。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向记者表示,“药房托管已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2006年,南京医药曾参与了南京市政府推行的“药房托管”为核心的医药分开改革,但发现并不赚钱。原因之一,就是医院和医生的并没有动力去推动这件事。“过去,药品从生产厂商到销售终端要经过众多中间环节层层加价,在进入医院之后,国家允许医疗机构可以再加价15%,因而药房是医院的利润来源之一”。

  但目前的情况有所变化。在新医改的背景下,政策上有实施“零加成”的趋势,这就意味着,医院如果继续持有药房,则药房将从利润来源变为成本,因为医院要支付药房人员工资等。而“将药房托管出去,和企业进行分成,或者收取托管费,租金等,这样一来,医院还是赚钱的,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上述人士透露。

  是否能

  化解高药价?

  政府进行“药房托管”改革的目的,是要将医院药房的经营权分离给医药经营商,从而切断医生和药商之间的利益关系,最终达到杜绝“大处方”和商业贿赂,遏制“药价虚高”的目的。

  但药房托管在实践过程中,是否真的能化解高药价的存在?

  朱恒鹏表示,“市场经济体制下,不改变医疗服务行业的公立主导体制,不取消医生的国有事业编制身份,试图仅仅在药品上做文章,根本无助于解决以药养医问题。以药养医存在,就难以杜绝医生开大处方、滥用药、拿回扣等现象,这也无助于消除药价虚高问题。”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