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移动支付大佬的“阳谋”:抢红包抢到手软未过百

2014年01月30日 16:1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微信推出的“新年红包”让2014年的新春佳节年味十足。发红包者乐见人人追捧的美景,而收红包者更是几近疯狂,可谓收红包收到手软。然而,不足百元的“战果”让累得半死的抢客们多少有些哭笑不得。在这场疯狂的互联网营销热潮中,移动支付大佬的“阳谋”大获成功。

  抢到手软未过百

  按照微信“新年红包”的规则,单个用户抢到的金额上限为200元,红包总金额根据个数进行随机分配。出于与移动支付风险的考虑和凑热闹的心理,大部分红包的总金额并不是很高,多数人抢到的红包金额多则几十元,少则仅为十几元、几元甚至几分钱,抢到的红包总额超过百元的寥寥无几。

  有网友晒出了他的“战绩”:一个晚上共抢到12个红包,收到12个红包共88.32元,最高的35.02元,最低的0.09元。更有网友吐槽:“今天抢红包抢到手软了,合计总共就收到了20多块钱。”

  用户抢红包 巨头抢用户

  一夜之间红到发紫的微信红包概念,让互联网界惊艳得瞠目结舌:一是利用新年发红包的契机让大家绑定银行卡;二是大批用户收到红包后没有领取,就会产生大量的沉淀现金。而年底的融资成本正在上蹿至年内最高点,腾讯这种做法相当于无本融资。有业内人士惊呼,“微信一个夜晚干了支付宝8年的活,而且还不花腾讯一分钱。”

  保守估算,若微信2亿用户中30%的人发100元红包,共形成60亿元的资金流动,这笔钱延期一天支付,在民间借贷月息2%的当下,每天沉淀资金的保守收益为420万元。而假设30%的用户没有选择领取现金,其账户可产生18亿元的现金沉淀,无利息。

  表面上看是用户抢红包,背后实质是大佬们对用户移动支付习惯的争夺。移动互联时代,谁先以优良的体验留住用户并形成习惯,谁在未来的竞争中就能掌握更大的主动权。不仅本轮抢红包之战如此,“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等移动打车软件砸钱请全国人民打车的做法,其实也是如此。

  温馨提示:“红包”不提现可能成死钱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用户发放完“红包”后,如果好友迟迟不通过银行卡提现,“红包”只会永远存放在好友微信界面的“新年红包”里,并不会自动返回发放者的账户中。这也意味着一旦用户不绑定银行卡,尽管红包抢到手了,却只能变成死钱,而发放者无形中也遭受了一笔经济损失。

  


(责任编辑: 曹驰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