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市券商去年获批新设471家营业部 仅10家建成

2014年01月29日 07:13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孙 曼

  去年,券商大举跑马圈地,纷纷申请新设营业部。去年,券商申请新设营业部达1200多家,数量是2008-2012年间新增营业部总量的五倍。

  然而,批文好拿,营业部却不好设,很多券商在拿到批准新设营业部的批文后,却未能及时按申请数量建立营业部。以上市券商为例,去年上市券商公告获批新设营业部数量471家,然而截止2013年年底公告完成设立的营业部数量仅10家。

  获批新设营业部数量暴增

  上市券商热衷跑马圈地

  2013年,多家券商公告获批新设经营机构或营业部。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2013年券商申请新设营业部达1200多家,数量是2008-2012年间新增营业部总量的五倍。

  据本报记者统计,2013年19家上市券商中有15家都获得了新设证券营业部的批复,获批新设营业部家数共计471家,占去年全部券商申请数量的三分之一还多,该比例远大于上市券商数量在券商数量中的占比。可见,与非上市券商相比,上市券商在申请新设营业部上力度更大。

  去年,上市券商中新设营业部获批数量最多的当属海通证券。去年7月16日,海通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获批设立92家分支机构。其次是招商证券,获批62家。另据各券商发布的公告,获批数量超过30家的上市券商共5家,分别是宏源证券50家,东吴证券43家,方正证券42家,西南证券41家,广发证券35家。

  多家券商在一年内不止一次提出新设营业部的申请,中信、西南、方正在去年获得3次批复,宏源、东吴、光大、广发、太平洋去年全年获得两次批复。

  在上市券商大举申请新设营业部的同时,非上市券商也不甘落后。虽然上市券商在申请新设营业部上力度更大,但非上市券商中也不乏力度大的佼佼者。国盛证券、齐鲁证券、国泰君安等券商均在2013年推进新设营业部计划。其中,国盛证券获批筹建的营业部数量更是多达110家。

  值得一提的是,银河证券在去年12月底获批新设107家子公司和营业部,超过100家营业部的开设计划,几乎相当于一家中大型券商的全国营业部总规模,在券商业纷纷高举创业大旗的背景下,上述券商如此大规模的营业部扩张计划格外引人注目。

  若银河证券此次获批的107家分支机构能够成功设立,将会消除海通证券对其营业部数量第一的威胁。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银河证券营业部数量共计234家,海通证券227家。而在海通证券7月份拿到92家营业部的批文后,银河证券营业部数量业内第一的地位岌岌可危。若此次获批的107家分支机构能够成功设立,将会使其保住营业部数量业内第一的地位。

  实建数量有限

  批复恐多失效

  根据中国证监会各地监管局的规定,证券公司应当自批复下发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分支机构设立及工商登记事宜,并持上述工作完成情况的说明、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复印件及分支机构负责人任职资格批复复印件到中国证监会申领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逾期未完成的,批复自动失效。

  然而,券商却很少能在获得批复后的6个月时间内足量设立营业部。去年,上市券商公告获批新设营业部数量471家,然而2013年内公告完成设立的营业部数量仅10家。

  去年上半年获得批复的券商中,截至去年年底也少有完成营业部设立的。中信证券去年上半年获批10家,然而全年无一家建成。东吴证券去年6月底获批24家,光大证券6月底获批3家,广发证券6月底获批5家,华泰证券9家,方正证券上半年获批32家,然而截至去年年底这几家券商却并未完成一家营业部的新设。西南证券去年6月底获批新设6家,下半年仅建成4家,实建数量也未达到获批数量。宏源证券去年8月17日获批新设50家,截至目前也仅建成20家。

  批文好拿,营业部却不好建,多数券商的批文恐终将面临逾期自动失效的命运。

  营业部数量直接挂钩

  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

  券商纷纷大举新设营业部,内在的动因是营业部数量的确是越多越好,从券商披露的利润表中可以看出,券商利润表中受营业部数量影响最大的“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一项与券商营业部数量基本成正比。

  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12年度证券公司会员经营业绩排名情况显示,2012年券商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前五名分别是银河证券261955万元,中信证券250459万元,国泰君安239684万元,华泰证券239271万元,国信证券236251万元。这五家券商在全国的营业部数量也比较靠前,分别为234家、227家、193家、227家、84家。

  而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排名后五名的券商分别是航天证券、诚浩证券、中邮证券、五矿证券、开源证券,这五家券商在全国的营业部数量4家、11家、8家、8家、22家。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