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捷
新年伊始,P2P行业就事故频发,又被人们热议起来。
早在2013年8月,当央行副行长刘士余为P2P平台给出创新底线的时候,就已经预示了P2P会从良莠不齐变为两极分化:规范、自律且有雄厚背景的公司必将脱颖而出,而另一批打着P2P名义不顾风险的公司将淡出人们视野。随之而来的网贷平台倒闭潮以及部分P2P公司获得巨额风投,恰恰验证了这个预言。
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2014年的P2P将不再是草根创业者的游戏。
外部压力
P2P恰巧是绕开存贷比,把表内业务转化到表外的方法,这种模式银行不会轻易放弃
P2P行业去草根化,首先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压力。
在英国,经营2年以上的P2P公司开始盈利,经营4年以上的公司可以获得不错的盈利状况,虽然在中国还没有对比数据,但是P2P有利可图,已成为共识。所以2013年的下半年,银行、第三方支付、电商均已经开始布局P2P的业务。
虽然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宣称自己不是P2P,但是该模式和P2P极其类似,甚至比平安陆金所更像P2P。银行做P2P有着天然的优势,他们的风险控制能力、商业信用都能够让他们短时间获得业务量的增长,并成为行业标杆。利率市场化的脚步临近,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的银行,将更重视中间业务,P2P恰巧是绕开存贷比,把表内业务转化到表外的方法,这种模式银行不会轻易放弃。因此,2014年只要条件允许,银行就会入场,甚至银行可以用股东个人名义注册公司的方式绕开监管来做P2P。
与草创的P2P不同,第三方支付拥有多年的企业流水做数据积累,理论上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的方式,从对企业的供应链融资向对企业提供综合生态圈服务的转变,其中有一条就是把大数据配合P2P的方式为企业提供融资,从闭环外部获得资金。目前有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上线了P2P平台,这让他们可以绕开银行的授信,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而除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保险业或许是下一批瞄准小额信贷并有意进入P2P的传统金融机构。
一旦巨头入场,原先草创的P2P公司会从业内主流退居二线,甚至被淘汰,而传统金融机构树立起的行业标杆必然去除草根化。
内部洗牌
2014年如果出现第三波风险事件,很大可能将会出现一些知名P2P平台的业务泡沫破裂
有人称互联网金融是野蛮人,之所以野蛮是因为其从业者的草根化,与金融要求的精英化、高端化格格不入。也正因为其过于草根化,之前P2P行业才出现了诸多风险事件。
2012年是P2P网贷行业第一波风险事件爆发,主要集中在淘金贷、优易网、天使计划等老板卷资金跑路现象,暴露出的是资金托管安全性问题;2013年网贷行业爆发的风险事件是第二波,主要表现为网赢天下、家家贷、铜都贷等公司拆标、高息、自融行为,在短时间内聚集风险、借新还旧,最终酿成旁氏般的崩盘。
2014年如果出现第三波风险事件,很大可能将会出现一些知名P2P平台的业务泡沫破裂。业务泡沫,即为用户投资以后可以在平台给自己融资,获得新的额度后继续投资,再继续融资,循环往复,短时间内把投资杠杆放大数倍。对投资者来说,资产在短时间内增加;对平台来说,交易量也被放大数倍,而这就是风险聚集和泡沫所在。从一些平台2013年的报表就能看出,平台的交易量已经达到了数十亿,但是借款人只有1000多人。这说明许多借款客户是长期借款客户,也可能是投资者客户,甚至不排除平台假标的可能。
无论是跑路、倒闭、还是未来可能的业务泡沫破裂,都会加速P2P行业去除草根化。这是因为P2P毕竟是类金融的公司,服务的群体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借款人都可以是草根,但是金融对风险的评估、对人才的需求,对公司商誉的建设都必须有金融基础。
P2P从草根中来,但是必须回归至精英中去。
监管施压
据悉央行已经向国务院做了互联网金融的专题汇报,尤其强调P2P
2013年8月份,央行联合七家部委对P2P网贷进行深入集中调研,明确指出一些P2P公司存有道德风险,并提出不得吸收公众存款,不得非法集资两条底线。随后,央行又于12月份对非法集资行为作出界定,同时由央行旗下的支付清算协会成立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未来P2P公司的交易将有望接入支付清算协会。
2014年初,国务院107号文公布,对互联网金融、P2P的影响并不大。据悉此前央行已经向国务院做了互联网金融的专题汇报。
监管的脚步越来越紧。那么监管的思路会是什么?准入门槛的限定应该是首要的,例如看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公司的成立年限、现有规模等。这些标准会拦住一大批想靠P2P发财、却不具备金融服务能力的创业者,2013年初众贷网倒闭这样的事件将会得到遏制。总体而言,未来的P2P公司不会像小贷公司一样遍布全国各地,而应该集中在北上广深等金融人才聚集的一线城市。
作为互联网金融中最具模式创新特征的P2P,始于互联网而回归于金融。互联网可以草根,金融必须精英。所以过去两年接连发生风险事件的P2P行业将在2014年开始逐渐远离草根创业者,金融属性也会更强。
作者系新新贷市场部高级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