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不破不立 信托“刚性兑付”规则面临终结

2014年01月27日 07:05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仇智

  这个周末,李娜澳网夺冠的消息给大家打了一针兴奋剂。然而,在2011年法网首夺大满贯后,李娜曾经因长时间的低迷而饱受质疑,也曾想到退役,但她最终不仅选择留下,而且还勇敢地走上了一条自我挑战的路。

  改发球、改战术、学会管理情绪……带着“不破不立”的决心,李娜最终迎来了新的辉煌。以31岁334天的年龄成为了澳网史上最年长的女子冠军,李娜创造了奇迹。

  李娜“不破不立”的决心,对于当前的信托业具有更重要的借鉴意义。

  1月31日,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信托产品进入最后到期兑付日。目前,从地方政府、信托公司、推荐及代售方工商银行等参与各方的表态来看,信托打破一直以来的刚性兑付已经在所难免。

  1月23日,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冬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说,“中国工商银行不会刚性地向投资者提供补偿,我们并不负有那种刚性责任。”

  山西省金融办近日也表示,处置中诚信托兑付风险应坚持在法律框架内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各方应依法承担相应责任,妥善化解风险。

  “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信托业上世纪初传入中国,但“新中国”成立后一度销声匿迹数十年,直到1979年才低调重启。近年来,中国信托业以“火箭速度”发展,2007年全国信托资产不足1万亿元,而截至2013年3季度末,67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0.13万亿元,突破了10万亿元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发展如此快,刚性兑付的“潜规则”功不可没。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相继曝出20起违约事件,比如2012年12月中融信托—青岛凯悦中心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2013年1月中信制造—三峡全通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其中,除了中信信托-聚信汇金煤炭资源产业投资基金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所涉违约金额最高,为37.12亿元外,其余信托计划所涉资金均比较小。但最终,这些信托计划都通过自有资金受让信托受益权或“借新还旧”、第三方接盘等方式化险为夷,确保了刚性兑付。

  信托产品零风险、高收益,并且能刚性兑付的特征诱导投资者趋之若鹜购买该类产品。长此以往,低风险、低收益的品种则被抛弃,这将会泡沫化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而风险与收益的不匹配,将扭曲中国的信用体系。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刚性兑付永远不会给投资者应得的教育。没体会到“投资有风险”的代价,就无法正确认识市场风险。

  虽然有人担心这会引发“蝴蝶效应”,殃及整个金融业。但“不破不立”,信托产品刚性兑付难破,势必将“劣币驱逐良币”带至无以复加境地。以一次的“破”,换来更长久的“立”,值得!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