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金节(财经作家)
昨天,央行发布的2013年的货币金融数据显示,去年新增贷款为8.89万亿元,仅次于“史上第一高”2009年的9.59万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超过110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了13%的目标值。而在2014年刚刚过去头12天,四大行新增贷款投放已高达3200亿,高于去年同期,今年1月新增贷款料将过万亿元。
2009年到2013年这五年间,绝对是史上最宽松的货币环境时期,尤其是近几年天量货币成为常态。2009年货币供应增速是30%,超出名义GDP增速20个百分点;2010年货币供应增速是20%,超出名义GDP增速7个百分点。最近这三年,虽然M2增速逐步回落到15%以下,但要知道,这是在货币基数已经高达90万亿、100万亿的基础上发生的,庞大的增量依然让人难以淡定。
银行放贷过快,居高不下的新增贷款,是导致货币扩张始终歇不住脚的直接原因。随着货币的不断扩张,中国央行资产规模世界第一,同时资产泡沫高企,真实的通胀水平较高,让眼下中国经济遭受到诸多麻烦。甚至,今日凋敝的实业环境,都与货币的持续扩张有着深度纠缠的关系。
现在该调整货币金融结构,让货币化的成果尽可能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了。设想一下,如果货币增速回落到10%以下,中国经济当能在真正意义上摆脱对货币滥发的依赖。而只有货币环境走向了正常化,没有了货币泡沫和通胀的压力,才可能放手一搏,去解决各种微观领域的棘手难题。
未来十年,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货币供给的逻辑链条必须改变。宏观经济在主动减速,也就必须要渐渐接受货币扩张终结的实际,至少,货币增速要不断地向GDP的增速靠拢。
各界应该及早达成共识:中国货币政策的核心,早已不再是启动“印钞机”继续扩张基础货币的规模,而应该通过金融改革,将现有的货币流动性,合理地分配到真正需要资金的经济主体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