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媒体报道,去年12月20日,中诚信托向“诚至金开1号”的投资者公告,无法按照预期值兑付当期收益。由于产品即将于2014年1月31日到期,规模达30亿元,加上所投资的煤企实际控制人因民间借贷出事被警方控制,最终能否兑付不容乐观。而发行方中诚信托仅承担通道角色,并不愿意承担兑付责任,该产品或成为信托业打破“刚性兑付”的第一弹。
记者发现,这可能仅仅是风险暴露的冰山一角。同属中诚信托、成立规模达到13亿元的“诚至金开2号”也出现了类似的困境。同一天,中诚信托宣布,2号产品不能按10.5%的年化预期收益率兑付当期信托净收益总额,其信托专户内余额仅剩约6722万元。资料显示,该产品将于2014年7月到期。
不过,相比之下,2号的兑付风险不如1号大。中诚信托称,目前2号所投资的新北方公司下属煤矿正处于二次整合中,且已与某国有煤炭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有望于二次整合完成后一并支付欠付资金。
2014年仅仅过去半月,金融体系的信用事件已经暴露多起。除了信托领域,债券市场上也险象环生。
1月3日,发行了“上海杨浦中小企业2011年第一期集合票据(1月21日到期)”的同捷科技称,由于现金流较为紧张,短期偿债压力较大,无法按期将本金和利息存入偿债专户。根据规定,此事或导致同捷科技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12同捷01”违约,进而成为第一只违约的中小企业私募债。1月13日,华锐风电公告,因公司其它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的行为,已被立案调查,且201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数额将超过2013年前三季度亏损数额,根据规定,价值30亿的两只债券“11华锐01”和“11华锐02”债可能被暂停上市。
违约高峰会否来临
2014年注定并不太平。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经济危机带来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三者交织,或让今年成为信用事件集中爆发的一年。
在信托领域,2014年是信托产品集中兑付的一年。永益信托的数据显示,共计有8547个信托产品将到期,总规模达到12733.06亿元。“前两年信托大量做通道业务,只顾赚通道费,对很多项目的尽职调查做得不细。”一位信托人士表示,“这次中诚信托事件就是典型事例,可能是他们之前太相信工行的授信体系,尽调没有认真做。”
大量融资类信托计划的抵押以房地产和土地为主,均面临不可知的房市和地价。对于2010年后大量成立的能源类产品而言,则面临着行业危机。2013年底的吉林信托深陷联盛集团事件,诚至金开1号、2号产品均是由于投资煤炭企业所致。在煤炭价格下行、煤炭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煤炭企业的现金流收缩严重,风险大大增加。能源行业的衰变不仅体现在信托领域,也体现在债券市场。2013年光伏行业的“赛维债”、“超日债”危机,虽然最终兑付,但是险象环生。2014年的华锐债则开启了新一轮能源债的危机。
“经济下滑、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利率高企,高负债企业现在非常难受。”北京一位基金经理悲观地说,“现在债市数不出什么好的行业了。能源、电力、纺织等传统行业不行,百货零售业受电商冲击,实体经济中比较看好的旅游业净资产也不够好。”
业内人士认为,相比于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信用风险虽然不是最大的风险,可一旦泛滥,会放大流动性风险。
非标领域或率先爆发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政策因素也是导致今年违约事件爆发的一个助力。“如果不出现一些违约事件,风险收益不匹配的现象将重现。”某保险系基金公司的债基经理表示,“存量资金将依然不注重风险,中央”盘活存量资金“的目标也就没法实现。”不过,该债基经理认为,管理层仅会允许一些小型的违约事件爆发。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于担保和兜底,大部分信用事件将形成“隐形违约”,而明面上的违约事件或率先出现在非标领域。因为这类产品个体性强,影响面相对较窄,而像债券这样的品种同质性强,持有人结构中普通大众更多,一旦违约容易引起整个债市的恐慌,形成流动性事件。
预感到危机的信托行业已经在“转型”。多家信托正在向主动管理型转变,减少通道业务。一位信托经理表示,从中诚信托事件可看出,通道业务并不能降低风险,也不受政策支持,不值得发展。值得关注的是,信托公司减少的通道业务正在被基金子公司“捡起来”。
而债券投资机构则在减少仓位,降低久期。“天阴要收衣”,一位债基经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