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回溯基金2013:十大焦点事件改变行业格局

2014年01月13日 08:35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2013年可以看成公募的反攻之年,经历2008年的衰退之后逐渐恢复元气,在不利的条件下行业格局正在渐变,有些事件甚至把传统基金市场给搅了个“天翻地覆”。

  资格放开,群雄决逐公募

  2013年2月18日,证监会公布《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公募基金行业正式向其他合格资产管理机构敞开大门。这意味着目前公募基金能做的产品,保险、券商、阳光私募都能参与,甚至能利用自身特点,发行不同的创新产品。

  债市打黑,净化投资环境

  2013年4月,万家基金“80后”的投资总监邹昱被查点燃了债市“地雷”。随后一场由监管层发起的监管风暴广泛影响了市场,不少大佬纷纷落马,债市也随之迈入熊途。债市的一些潜规则同样令人咋舌,比如为增加投资杠杆而操作的“代持养券”,以及禁止直接参与债券交易的丙类账户之谜等。

  余额宝横空出世,天弘母凭子贵

  2013年6月,天弘基金与支付宝合作推出余额宝,受到市场追捧。截至2013年12月31日,余额宝挂钩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规模达1853.42亿元,不仅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基金,更是首只达到千亿规模的基金。借此,天弘基金规模一越超过嘉实,成为仅次于华夏基金的第二大基金公司。

  互联网基金野蛮生长,高收益难持久

  余额宝的成功引起了各界的关注,百度、网易等互联网巨头相继推出了年化收益率高达8%的百发和11%的添金计划。互联网公司积极推出这些高收益产品,广告意味更为浓厚,高收益是吸引客户的最佳手段。不过,这些高收益产品大多依靠补贴形成,其高收益难以持久。

  占据天时地利,子公司业务方兴未艾

  2013年,各大基金公司专项子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相比之下,基金子公司做信托业务的门槛更低,监管相对宽松。因此,在基金子公司成立初期,多数基金公司都将目光瞄准了“类信托”业务,试图通过该业务在万亿资产中分得一杯羹。

  瞄准绝对收益,公募进军对冲基金

  2013年11月7日,嘉实绝对收益策略定期开放混合型发起式基金正式发行,国内首只对冲策略公募基金至此诞生。嘉实绝对收益策略以市场中性策略为主,通过沪深300股指期货空头对冲股票多头,来获取选股带来的超额收益。该基金作为国内首只对冲策略公募产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多空基金获准生证,散户对冲仍难

  2013年12月24日,证监会终于发布了《多空分级基金产品注册指引》,给予多空分级基金期待已久的“准生证”。但50万的买卖、申赎门槛,未能给中小投资者一款“平民化”的做空或对冲工具;折算差额部分折算为母基金份额并自动赎回的设定,也不利于多空分级基金规模的扩大。

  个人持股破冰,助力长效激励

  2013年12月27日,关于个人持有基金公司股权条件,国务院在有关批复给予了明确:符合一定条件的专业人士可以持有基金管理公司5%以上的股权,可以担任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取消对股东组织形式的限制,也不再要求持续经营3个以上会计年度。

  从业人员炒股解禁,监管着力实质

  2013年12月3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基金从业人员证券投资管理指引》明确要求,基金从业人员本人、配偶、利害关系人的证券投资遵循长期投资理念,持有证券的最短期限原则上不低于3个月,且不得在基金管理人规定的持有期限内卖出所持证券,特殊情况提前卖出须经基金管理人批准。

  互认最后冲刺,两地基金联通

  证监会基金部副主任徐浩12月4日在香港表示,两地监管机构在纳入互认基金范围、管理人条件、互认审批程序、基金投资管理、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机制六大方面取得了初步共识,互认框架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一旦互认基金成行,内地居民就可以在香港市场购买基金。和境内的基金相比,香港市场的基金投资区域广泛,基金管理公司旗下产品线丰富。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