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特尔佳涉嫌信披违规 专家直指财务数据有问题

2014年01月11日 07:21    来源: 证券日报    

  公司2011年对外采购总额居然比营业收入还多

  凌兆蔚怎么也不会想到,多年前他当了一回伯乐,将比自己小7岁的张慧民从西安引荐至深圳,之后还与其一同创立特尔佳(002213.SZ),多年后当张慧民再度回到西安开拓新项目时,他们之间已经不知在何时出现了一道鸿沟。

  1月10日,特尔佳就舆论所关注的问题进行澄清,否认定增项目已于2013年3月开工而未披露,但其澄清依据却被指站不住脚,甚至也暴露了公司可能存在信披违规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公司2011年度采购数据的暴增,有会计专家直指其存在会计差错,或由此需要重新修订财报。

  涉嫌信披违规?

  近期,《证券日报》就特尔佳最新定增计划以及公司经营等问题进行报道,相继发表了题为《特尔佳定增项目缩水7亿元 早已开工却未披露》和《特尔佳两次发票违法被处罚 二股东直斥定增“圈钱”》的两篇报道。1月10日,特尔佳发布公告进行澄清,但疑问并未就此消散。

  在澄清公告中,特尔佳否认了公司此番定增项目已于2013年3月开工且未披露的情况,并称截至目前,公司定增项目尚未开工建设,而其理由主要为公司于2013年3月参加西安市国土资源局举办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挂牌出让活动,成功竞得位于西安市沣东新城建章四路以西、丰产三路以南、丰产二路以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据《证券日报》记者调查,事实并非如此。西安市国土资源局的西土出告字[2012]103号文件显示,西安沣东新城建章四路以西、丰产三路以南、丰产二路以北的地块的地籍编号为FD1-5-1,净用地面积为136752.94平方米(折合205.129亩,不含代征道路54.389亩、代征绿地51.874亩),用地性质为工业,土地使用年期为50年。该地块的挂牌期限为2012年9月10日至21日,竞买申请的截止时间为2012年9月19日下午4时整;竞买报价的截止时间为2012年9月21日下午4时整。

  由此,特尔佳所称西安市沣东新城建章四路以西、丰产三路以南、丰产二路以北的挂牌时间为2013年3月,而西安市国土资源局的文件却显示为2012年9月,两者截然不同。

  拔出萝卜带出泥,特尔佳在购买上述土地的过程中或涉嫌信披违规。2013年3月27日,特尔佳曾公告称,子公司西安特尔佳制动技术有限公司以5600万元的价格竞得位于西安市沣东新城建章四路以西、丰产三路以南、丰产二路以北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地籍编号为FD1-5-1。与此相反,西土出告字[2012]103号文件明确规定,该地块的竞买时间截止日是2012年9月21日,而西安国土资源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也曾明确表示该地块在2012年便已经成交。

  那么,特尔佳所竞得土地使用权的成交价格为5600万元,占最近一期(即2012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17.45%,而公司将此消息捂了3个月左右,这是否存在违规?

  1月10日,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厉健律师表示,特尔佳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违反《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9.2条第四款之规定。

  采购数据离奇暴增

  颇有意思的是,特尔佳此番定增计划被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凌兆蔚直斥为一场赤裸裸的圈钱运动,凌兆蔚甚至提前表示将在股东大会上投反对票。一时间,特尔佳的“内讧”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而公司却在澄清公告中对此只字不提。

  或许,连凌兆蔚自己也不知道,在他离开公司的管理团队之后,公司的经营情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采购数据的暴增,令人不解。

  在2008年至2010年,也就是凌兆蔚担任特尔佳总经理期间,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金额分别为6,446.76万元、6,750.30万元、10,834.36万元,所占当年年度总采购金额的比例分别为44.19%、49.88%和56.07%。也就是说,特尔佳在上述三年中,每年的采购总金额分别为14588.73万元、13533.08万元和19322.92万元。

  纵观特尔佳的营收情况,公司在2008年-2010年3年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326.80万元、16,603.54万元和25,713.64万元,而采购总金额所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则分别为95.18%、81.51%和75.15%。

  2011年,凌兆蔚不再担任特尔佳总经理,而这一年公司对外采购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开资料显示,特尔佳于2011年度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共为21,241.73万元,占当年年度总采购金额的比例为63.23%,则当年的总采购金额为33594.39万元,同比增加了73.86%,占当年金额为27,736.37万元的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21.12%。

  特尔佳2011年对外采购总额居然比营业收入还多?

  同时,这与特尔佳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存货、营业成本以及实际现金流量无法形成应有的对应,令资深会计人士不解。

  2011年报显示,特尔佳年度新增固定资产的金额为502.85万元,其中包括在建工程转入的金额为65.81万元。此外,2011年度在建工程减少39.66万元,重大在建工程项目增加2.62万元。

  由此,特尔佳的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于2011年度合计的增加额,对于公司年度采购金额33594.39万元来说只是九牛一毛,而其所采购物品则应该反映在公司的存货或营业成本之中。

  反观特尔佳的存货情况,公司2011年度存货的账面价值为4,510.27万元,较2010年度的3,464.55万元增加了1,045.72万元,而2011年度的存货跌价准备则为255.25万元。

  也就是说,特尔佳2011年度33594.39万元的采购总额中,剔除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存货增加额和存货跌价准备后,至少有31,790万元结转至营业成本。

  而特尔佳2011年度的营业成本仅为18,838.82万元,即便把期间费用都算上,公司当年的营业总成本仅为24,051.25万元,与上述剔除过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存货增加额和存货跌价准备后的采购金额相比,至少存在7700万元的缺口。

  那么,特尔佳2011年度的采购情况是否属实,当年的存货、成本以至于收入情况为何如此?

  1月10日,《证券日报》就上述疑问联系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财会专家,他在认同对特尔佳上述问题的核算方法的同时,也指出在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存货和成本又无法与巨额采购情况形成对应,则该采购数额肯定存在问题。

  上述财会专家进一步指出,特尔佳2011年度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14,119.94万元,仅此便与金额为33594.39万元的采购情况相矛盾。

  同日,《证券日报》就上述问题联系特尔佳,但未能与董秘张昱波取得联系,一位工作人员则回应“一切以公告为准”。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