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海归”私募恐高

2014年01月08日 07:13    来源: 中国证券报    

  7日上午,香港中环一幢高档写字楼的一间会议厅内,私募张成明(化名)热情洋溢地给近20位潜在投资人做路演。近期,他正在为某投资于A股的私募基金募集产品。“A股牛市要来了。”他传递给潜在投资人的观点并没有多少特别之处,这种乐观的情绪与目前不少市场人士的看法大致相同。

  此前,张成明曾管理数亿元的A股阳光私募基金。但不幸的是,产品于2007年底完成募集并迅速建仓一年之后,与当时的很多同行一样,他遭遇了产品清盘的厄运。沉寂一年后,张成明重整旗鼓,将主场定在香港市场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目前,像他这种活跃在香港市场的“出海”私募机构超过50家,其中至少15家在香港和内地都设有投资公司,包括赵丹阳的赤子之心、康晓阳的天马资管等。经过多年的打拼,这些私募投资海外市场的资产规模已远远大于A股资产规模。

  对于新股发行重启,张成明表示,研究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一是没有太好的标的,二是参与后也没有太大意思。对于表现强势的创业板,他直截了当地说“看不懂”,也不会参与。他认为,A股创业板公司大部分股价太贵。“很多公司只是看上去很美,对于大资金而言,进去之后怎么出来也是个问题。”

  事实上,不参与新股、不看创业板是不少有海外打拼经验的中国私募的普遍态度。1月4日,在“私募教父”赵丹阳的产品路演会上,对于客户提出的怎么看创业板的问题,他坦言,目前创业板并没有很多好公司,没有花费精力去研究这个板块。

  与创业板相比,赵丹阳更感兴趣的是一些低估值的股票。赵丹阳说:“现在中石化每年派息率都有4个点。这并不代表我看好中石化,只是举例说明市场股票很便宜。实际上,现在的市场相当于2003年和2004年之际,股票非常便宜,回到了当年大牛市前期的水平。假如历史可以重演,现在需要做什么?”

  有趣的是,不下十位有海外市场经验的中国私募看好的行业乃至上市公司几乎一致,集中于医疗健康和大消费。对此,一位曾在基金公司担任投资总监的私募人士认为:“创业板都是年轻的80后喜欢做的股票,我们这些70后、60后年纪大了,还是喜欢买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司,也就是柴、米、油、盐、醋。”

  实际上,从美国市场、香港市场的经验来看,长牛的股票往往集中在与普通人休戚相关的公司之中。值得注意的是,从持股时间看,具有海外经验的中国私募对钟情的上市公司,持股时间往往长达数年。上述私募人士说:“为什么不拿久一点?发现一个好公司,你知道有多难。”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