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分红到底有哪些误区需要避免呢?首先,不能只看短期分红而忽略长期投资。其次,并非净值越高分红比例就越大。再者,基金并非无条件分红。此外,短期分红多不一定代表长期是好基金。
新年伊始,市场结构性机会凸显,不少基金公司顺势及时回报投资者,对收益较好的产品进行了分红,公募基金行业的分红献礼大戏由此开演。
根据天相投顾统计,2013年以来共有500余只基金实施分红,累计分红总额达258亿元,比2012年的183亿元劲增四成。
偏股基金成分红主力军
显著的净值增长是分红的主要前提,业绩亮丽的偏股基金2013年当仁不让成为分红主力军。
从单次分红比例看,共有39只基金单次每10份分红额达到或超过1元,分红比例最高者为兴全全球基金,该基金于5月15日实施分红,每10份分红高达6.86元,共派发红利达18亿元,分红总额也超过了其他基金。
此外,银河成长(519668)、汇丰龙腾(540002)、华安逆向、新华成长、景顺增长贰号等基金也出手阔绰,单次每10份分红均超过3元。这些基金今年业绩均十分突出,银河成长在分红完成后净值回归1元面值。
从分红规模看,除兴全全球分红额最高之外,景顺增长(260104)贰号分红额也达到16亿元,排名第二,博时产业、鹏华50(160605)、嘉实成长、信诚成长、50ETF、交银稳健(519690)、新华成长等基金分红规模也较大,单次分红额均超过6亿元。而分红额最多的10只基金合计分红达90亿元,占今年基金分红总额的34.88%。
从分红基金类型看,次数较多的主要是债券型基金,分红金额较大的是偏股型基金。更多的基金采取多次小额分红,以减少大规模分红对净值带来的冲击,如华夏回报基金今年共分红5次,每次分红方案均为每10份分0.3元,5次累计每10份分红1.5元,合计分红总额达11.87亿元。
有研究机构认为,基金大笔分红有三个原因。一是为了挽留基金持有人,基金公司多少要派发现金红利,以“笼络人心”;二是源于基金契约规定,不少基金不得不选择每年至少一次分红;三是分红可变相降低股票仓位,规避市场投资风险。
有基金分析师由此表示,对投资者来说,开放式基金分红只是将部分已实现收益分给投资者,分红后基金单位净值会降低,投资者财富并不会变化。不过,对后市谨慎的投资者应该选择现金分红以落袋为安,但若分红后股市大涨,投资者将错失反弹收益,因此,究竟选择现金分红还是红利再投资,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市场状况而定。
稳定业绩支撑是分红前提
数据显示,综合2013年前11个月各家基金公司的分红情况,分红产品占比超25%的公司共有13家,意味着这些公司旗下至少1/4的产品进行分红,其中,一半被中型基金公司占据。再进一步看分红产品的平均分红力度,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兴业全球(340006)、长信基金、平安大华、汇丰晋信、华宝兴业,这些公司旗下所有分红产品每1份额的平均分红金额均超过0.12元,比行业平均值高出近1倍。
通过比对数据不难看出,分红产品数量多、分红力度大的基金公司都具较全面的产品线和稳定的业绩支撑。以长信基金为例,作为拥有十年经验的老牌中型基金公司,旗下产品涵盖各大类基金产品,各类型基金产品中均有表现不俗的产品。银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12月13日,长信基金旗下超过60%的股票基金收益超过20%。固定收益类产品中,长信利丰(519989)也以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6.32%,在73只普通二级债基中位列第六,从年度角度来看,收益远高于各大银行销售的债券型理财产品。在持续良好的业绩支撑下,长信基金积极为投资者派发现金收益,旗下27%的产品在2013年前11个月中进行了分红,平均每份额分红达0.15元,分红力度位列全行业第二。仅长信利丰就慷慨分红1.92亿元,远超行业0.66亿元的平均数。
业内人士对此指出,近年来我国市场波动性明显,基金产品及时分红有利于投资者及时兑换收益,获取相对稳定现金流,从而减少未来可能的下跌风险,有助于增加投资总收益。
在长盛电子信息基金经理王克玉看来,基民赚钱是基金运作的王道,落袋为安也是一种投资策略。泰达宏利基金公司总经理助理徐克磊也向记者表示,前三季度基金业绩都较前几年有了大幅好转,但各类型基金还是出现了净赎回,基金投资者依旧维持着“落袋为安”的熊市思维。
一位上海的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经过三季度成长股的大涨,很多偏股类基金尤其是重仓成长股的基金累积了很多收益,进入四季度之后,这些基金减持获利很多的成长股后,手中有不少现金。“于是近期的分红潮中不再是债基唱独角戏,部分偏股型基金也悄然加入,近期开始兑现利润的主要是今年以来业绩较好的基金”。
考验基金经理判断能力
事实上,分红看似简单,却考验着基金经理的后市判断能力:实行分红意味着手中筹码减少,如果后市出现上升行情,会对其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后市持续低迷,分红可以帮助投资者锁定收益,对基金业绩有利。
回顾整个2013年的市场走势,年线呈现出带上下影线的阴线形态,整年市场的高低点相差较大,盘面的波动比较剧烈。从整个市场来看,板块结构性比较突出。虽然两市指数全年下跌,但是板块结构性比较强。高科技和环保是全年最亮眼的两大概念,中小板和创业板中不乏股价翻了两番的个股,整个市场的个股强弱差距比较大,这对基金经理对后市的判断增加了难度。特别是2013年影响市场走势的异常交易事件增多。年中先后出现了光大证券(601788)“乌龙指”事件以及2013年12月20日几只重要权重股盘中大跌的异常交易事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2014年的市场,基金大多比较乐观。展望2014年,华商基金研究总监田明圣指出,中国目前处在经济结构转型中,这一时期带来的经济增速下降不可避免,在无大规模刺激政策出台的情况下,经济转型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行业分化,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机会更多,结构性行情将会越来越明显。股市是经济晴雨表,因此能够长期表现的行业一定是那些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方向的行业,过去这么多年以矿产、地产为代表资源性行业和利益阶层吸取了大量的财富,而未来几年,财富的再分配要比财富积累更重要,因此下游的消费板块会有重大的机遇性机会,消费升级是不可改变的趋势。
由此可见,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通过扩大内需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作用越来越凸显。而且,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促进内需潜力的释放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政策的逐步实施,未来几年,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速将加快,城镇化率将加速提升,有利于大众消费品需求稳定快速增长。
而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元年里,大众消费也迎来了品牌升级的成长之年。鹏华基金指出,可重点投资于品牌类上市公司。此类公司包括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痕迹、具有独特的工艺和经营特色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已经取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赢得了良好的商业信誉的企业;还包括企业品牌进入导入期或成长期,并随着消费习惯的变迁,品牌的影响力在逐渐加强的公司。
中小投资者小心分红误区
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自己所投资的基金派发红包,理应是件开心的事;但如果看不懂分红里面的“门道”,一味追求短期分红,甚至走入分红误区,就有可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无法真正享受基金增值所带来的长期收益。
记者认识基民老刘已经有些年头了,老刘从新基民磨练成老基民实在是下了不少功夫,也交了不少学费。
老刘告诉记者,一般来讲,基金公司进行分红往往可以为基金公司带来相当数量的净申购,所以频繁分红也是基金公司进行持续营销的常用手段。而基金在分红前后,对于投资者的实际权益其实是没有什么变化的。因此,投资者没有必要过分重视分红,不应该将基金分红次数多少、分红额度比例作为选择基金的唯一标准,而是要看这只基金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长期的、良好的收益作为综合参考。
事实上,不少投资者误以为频繁分红或分红比例大的基金收益情况就一定好,实则不然。老刘说,以前他买基金时,面对基金分红,就想摩拳擦掌地去抢购。结果分红前购买开放式基金,根本无法实现套利,而且如果选择的是现金分红,那么抢购即将分红的基金反而会浪费手续费,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那么,基金分红到底有哪些误区需要避免呢?
首先,不能只看短期分红而忽略长期投资。基金作为一种专业的理财工具,某时段的运作并不能真实反映基金的整体走势。基金在某时段的分红比例高也不能证明其具有长期的持续分红能力。
其次,并非净值越高分红比例就越大。基金净值上升或者下跌,并不是证明基金具有分红能力和不具有分红能力的唯一指标。在某个特定阶段或某个时点,基金净值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证明该基金资产市值得到了增长,但对于基金收益来讲,只是停留在账面上,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基金净值的增长。因此,净值越高不一定说明该基金的分红能力越高。
再者,基金并非无条件分红。根据现有规定,基金分红需满足下述条件:投资获得收益,当年收益弥补上一年度亏损后方可进行收益分配,收益分配后每基金份额净值不得低于面值,且基金投资当年如果出现净亏损,则不进行收益分配。
值得一提的是,在满足以上条件后,分红还要根据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而定。除了合同契约规定,如果基金经理认为基金所持有的股票有长期增值的空间,也可以不分红。
此外,短期分红多不一定代表长期是好基金。基金分红必须是已实现收益。在牛市中,股票价格不断上涨,大量抛出股票,只能在更高价位买进,会直接影响基金净值增长,从而降低回报;同时对选择现金红利的投资者而言,这部分红利不能分享牛市收益,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