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庄健:货币政策中性偏紧 财政政策注重支出管理

2013年12月30日 07:12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尽管政府在财政、货币和其他政策工具方面仍有推动经济加速的空间,但考虑到2014年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刺激经济增长、追求GDP增速将不是经济工作的重点。

  ——庄 健

  纷繁复杂的2013年即将过去,中国经济将进入充满希望的2014年。回顾2013年中国经济的运行态势,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一是经济增速先抑后扬,大致平稳。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众多经济预测机构都对201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认为去年下半年政府启动的“迷你”版投资刺激计划能拉动中国经济重回8%左右的增速。但伴随国内外需求的持续低迷和货币政策的中性偏紧操作,这一轮刺激计划的效应没能持续太久。第二季度GDP增速比第一季度降低了0.2个百分点,超出了多数预测机构的预期。尽管6月份出现了“钱荒”,但货币政策基调仍保持不变,仅在部分方面略有微调。7月份,政府出台了若干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措施,8月份,营改增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投资的积极性逐渐增强,再加上出口转暖,三季度经济增速终于企稳在7.6%。从目前情况看,今年第四季度GDP增速大致会落入7.6%-7.7%的区间,从而保障全年经济增速与去年保持基本一致(7.7%左右)。

  二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再次偏向投资。尽管为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社保支出力度,扩大社保覆盖面等),但从前三季度实际经济运行的结果看,投资仍再次超过消费和净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强劲动力(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前三季度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5.8%、45.9%和-1.7%)。尽管近期出口因欧美经济复苏有回暖迹象,投资因货币政策偏紧和地方债清理而进一步减慢,但投资对全年经济增长的最大引领格局将难以改变。   

  三是宏观调控政策正逐渐由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2008年以来,我国主要采用了“松货币”、“宽财政”的需求拉动政策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然而,由于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仍延续固有模式,这种需求刺激措施最终带来了诸如政策效用递减、产能过剩和地方政府性债务过快累积等负面结果。今年以来,面临来自企业和市场的放松呼声,货币政策始终不为所动,财政政策方面也未出台单纯刺激投资的措施。这一系列变化,预示着今后中国的宏观调控将更多地依靠改善供给管理、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来解决中国经济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展望2014年,中国经济将有怎样的表现?宏观调控政策走向如何?笔者有以下两点判断:   

  1、“稳中求进”将成为主基调,经济增速大致运行在7.4%左右的区间。尽管政府在财政、货币和其他政策工具方面仍有推动经济加速的空间,但考虑到2014年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刺激经济增长、追求GDP增速将不是经济工作的重点。再考虑到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产能过剩严重、地方债难题待解和结构调整成效不显等诸多挑战,把中国经济维持在7%左右的下限运行、为深化改革腾出更多空间将成为2014年政府工作的主基调。   

  2、货币政策将保持中性偏紧,而财政政策将更注重支出管理。鉴于2014年中国实体经济将面临降杠杆和去产能过程,房地产、地方政府性债务、节能减排等问题亟待解决,明年货币政策总体上看易紧难松。今年以来,新一届政府多次强调货币政策要保持定力,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重点是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可以预计,2014年货币政策将中性偏紧,并进一步加大利率、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金融对民营资本开放等方面的改革力度。财政方面,除继续加大对教育、卫生、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投入外,明年的财政制度改革将在打造“透明预算”、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加快税制调整和全面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等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