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海、广东国资改革大动作之后,昨日媒体披露陕西天然气将划入燃气集团,这或可视作国资改革潮流正由沿海向内陆推进,也意味着这一改革从点到面进一步深入。不过,笔者认为,央企做大做强的目标,更应聚焦在“向跨国公司抢饭吃”上。
12月26日“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传出信息,国资改革明年的重点依旧是体制机制改革。如,积极引入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上市、重组整合、国际并购,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上下功夫,要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可见,突破体制机制约束,推动市场化重组与股权激励步伐等是明年国资改革的新看点。
长久以来,国资委一直致力于对央企进行整合。历经多年,央企在数量上已经明显减少,业绩也在不断改善。据国资委披露的数据显示,2013年1月至11月,全国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实现利润1.8万亿元,同比增长6.7%,上缴税金2.7万亿元,同比增长4.4%。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利润增长和控制力影响力的扩张,已经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与跨国公司抢饭吃打下了资本规模基础。试想,如果中国企业的资本规模像20年前一样,我们恐怕无力去和跨国公司争夺市场。同时,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崛起相互呼应,共同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
一些企业依靠市场化的机制,提高资金与科技要素的集中度,国际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如中联重科、国电南瑞、许继电器、华为等,已经成为技术领先、品牌知名、引领产业升级的中国企业,敢与跨国公司比高低。
那么,下一步国资管理改革,首先要坚持走市场化道路,要强化央企的市场主体地位。
央企在资源占有、资金获取、政策保护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优势突出,得到了优先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尽管如此,其内部成员之间仍然良莠不齐。也正因为存在这种良莠不齐,使得某些看似得天独厚的条件,也可能成为其发展的羁绊。如果企业内部经营决策程序与市场机制的冲突,往往可能错失更有利的成长时机。
因而,作为出资人与管理人,对不同成长期的央企要施行不同的管理方法。对于成长性好,身强体壮有抵御风险能力的大可推向市场,让它在公平的市场中经历风雨磨砺;对于仍然孱弱的,则还要在羽翼下精心护理,同业整合,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善结构,令它强壮起来再收回羽翼。
虽然这条路长且阻碍重重,可不如此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和资源效率,毕竟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已经不是从前了。
其次,要正视央企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国内,而是国际市场。
从国内来说,由于央企先天在资源占有、资金支持、政策制度保障等方面具备的优势,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胜出概率大增;而在国际市场上,即使仍然享有这些先天条件,但因是客场作战,要受对方规则的制约,必须有过硬的本领。
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一直是十二五时期央企发展的核心目标。
总体来说,央企作为中国经济的主力,在世界500强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需要做的是通过内部资源整合,集中技术优势,光大这一成绩,让更多央企走出去,让国人分享更多改革与发展的红利。